打造省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北部方阵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丽 特约撰稿人 陈建波
9月27日,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在襄阳召开。会上,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林区四地教育局签署了《教育协同发展协议》(以下简称《发展协议》)。
《发展协议》明确,本着共商共建共融共享的原则,发挥各地优势,切实加强交流合作,协同推进襄十随神四地教育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完备、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未来五年,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得到提升,高等教育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和省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北部方阵。
《发展协议》明确提出了四地教育协同发展的四项重点任务。
一、推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四地基础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规范办学行为,共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同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实施示范带动,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引导同类学校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实行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校际可互派校长、教师跟岗学习,共同提升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打造高中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发展共赢。2.推进建设联合教研和教育教学协同机制。推动四地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赋能教师和学习者。分层分类联合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共享教育教学成果,共同破解教育发展难题。3.共建共享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等校外教育资源,合力打造精品研学项目和研学路线。
二、推进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建成技能型社会。建立四地职业教育联盟和合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1.合作建立跨区域职教联盟和职业教育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促进职业教育系统合作。2.推进中高职、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特色化、一体化。挂牌共建共享教师实践基地、学生公共实习实训基地,推进跨区域实习实训常态化开展。3.定期发布四地技能人才供需预测,联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互补开展紧缺人才培养。
三、协同完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增强高校创新驱动能力。共同推进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增强整体办学实力。1.推进地方高校协同建设发展,整体优化襄十随神四地高等教育体系。引导高校融入汉江流域大学联盟,实行错位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培育品牌学科、专业(群)。2.积极引导优质高校或优质学科专业,紧密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校企、校际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心。3.建立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引导高校实现专家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和学生互访。实现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建立教师联合培养培训机制,共同提升区域师资整体水平。共建师资培养和教师成长共同体,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实力。1.分层分类共建教师教育实践基地,联合开展教师学历、能力双提升计划。市域(区域)之间利用优质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引导鼓励高层次中青年校长和骨干教师成长,培养一批汉江名师,分层分类共建名师工作室。2.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共同举办教师高端培训,联合举办专业化教师培训。3.根据需要,建设2-3个区域共享教师发展中心,打造一支省内出名、国内知名的教师培训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