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绝美中国古代女子发型盘点
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给后辈子孙留下了很多瑰宝,其中,古代女性的历代发型,占据了女性文化中浓墨重笔的一页。随着今天中式婚礼的复苏,了解相关的发型,对于学造型的同学来说,也是必不可少!
垂鬟分肖髻
垂鬟分肖髻,大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将发分成股,结成鬟在头上,不用托拄,自然下垂,并束结肖尾、垂在肩上,也称燕尾。
双平髻
双平髻的编法,是将发顶平分成两大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相对的垂挂在两侧。这种发式多用于宫廷侍女、丫环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据记载从秦开始,延续及近代,其中最典型的是双丫髻及双挂髻,这种发式在存世的古画中特别多见。
百合髻
百合髻的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然后合叠在头顶。
凌云髻
凌云髻属于高式的单鬟。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这些皆属高鬟式。
凤冠
凤冠:为古代后妃及诰命夫人之礼冠,冠上饰以凤鸾,真珠玉翠,多于大礼时戴用。
小两把头
清初,健全冠服制度。除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妃要戴钿子。戴上钿子,脑后再垂发辨就不适应了。于是,后妃们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因为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
两把头
清中期,是史称乾隆盛世的黄金时代。清代宫廷处在特殊的位置上,全国各地的名贵首饰大大刺激了宫廷后妃追求美饰的心理。份量可观的金、银、玉、珍珠、宝石让一种新的梳头工具——发架应运而生。皇家女子头上梳两把头,插戴上贵重的首饰,与脚下穿着高底鞋相呼应。走起路来上身直立挺胸收腹,似有节奏,头节、脖梗不能左右摇晃,来回摆动。为封建社会树立了妇女行动规范的最佳形象。
大拉翅
到了清朝晚期,大拉翅开始出现,它是一形似扇面的硬壳,高约一尺余,里面用铁丝按照头围大小做一圆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边包上青缎和青绒布,做成一个固定的纯装饰性大两把头。需用时,戴在头上,不用时,摘下搁置一边。既能美饰头发,又摘戴自如,可谓两全其美。发明者是追求的美丽的慈禧太后,世人的审美因她而改变,随着大拉翅的流行和演变,两把头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抛家髻
古代妇女发式。唐末京师妇女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名曰抛家髻。亦称凤头。这种发髻的特点,以两鬓抱面,头顶再加一个形似椎髻一样的朵子(即假髻),所谓抛家髻。今京剧旦角仍然延用。
双丫髻
双丫髻是双挂式中最常见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侧,再梳结成髻,置于头顶两侧。前额外负担多饰有垂发,俗称刘海,一般多用于侍婢丫环。
丱(guàn)发
为儿童或未婚少女之发式,其梳编法是将发平分两股,对称系结成两大椎,分置于头顶两侧,并在髻中引出一小绺头发。使其自然垂下。
花冠
冠小仅束髻,冠上多有花饰,在明代仕女多好用。
飞仙髻
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高鬟。据《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这张就是飞仙髻。很像仙女的说。
堕马髻
堕马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挽结成大椎,在椎中处结丝绳,状如马肚,堕于头侧或脑后。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古今中华注》也记有堕马髻惟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
哪本小说来着,那女的就梳这种发型,假装自己很柔弱。O(∩_∩)O~
一字头
一字头,豪华奢侈,高如牌楼,皇室偏爱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和大拉翅差不多。只不过这个没有冠。
双刀髻
双刀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往上拢结于顶,再反绾成双刀欲展之势。据《妆台记》记载: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贞元中梳归真髻,贴五色花子。皆类似反绾式的发型。
倾髻
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椎、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据《晋书》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
元宝髻
元宝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再置木或将假发笼蔽,呈元宝状。据〈晋书〉记载:用发既多,不可恒载,乃先木及笼上装之,曰假髻或假头。唐张雄夫妇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类似这种发型。
飞天髻
飞天髻则是结三鬟于顶,耸立直上。据《宋五行志》记载: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古之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
十字髻
因其发髻呈十字形而得名的一种髻式。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之后各朝均很少见。
牡丹头
明代妇女发式,牡丹头是一种高髻,苏州盛行此式,后逐渐流行北方。
单螺
这种发式在初唐时盛行于宫廷,后在士庶女子中也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