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原创从束发为髻到剃发留辫:透过发型的变化,看背后的政治和思想文化

meifawu2年前 (2022-09-16)古人发型172

原标题:从束发为髻到剃发留辫:透过发型的变化,看背后的政治和思想文化

受近年来热播的清宫剧影响,人们印象中古人的发型都是前额剃光,脑后梳着一条长辫子的形象,其实这是一种少数民族的身体文化,汉族人的发型与之相去甚远,之所以人们留着这种发型,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和思想原因。

其实头发也是人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发型的不同往往也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形象,是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因素,那么,从古至今,中国人的形象有着怎样的演变,它最原始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又为何会在封建王朝后期变成剃发留辫的形象,让我们通过发掘中国人的发型变化,深入剖析一下其背后的政治意义和思想转变。

一、早期汉人的发型观念及思想演变、与政治的关系

1、头发重要性观念的树立

中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俗语,其意思十分明了:一根小小的头发,也能影响事情的整体走向。在早期汉人的心中,头发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而儒家至圣先师孔子的出现,更使伦理纲常、天人感应等思想深入人心,《孝经》中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其中巧妙的吧伦理纲常和身体发肤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同时抓住了中国人信奉上天,注重天人感应的心理,把身体的重要性上升到了与神相同的高度,从而使作为身体附属品的头发也具有了神圣的意义,经过千百年不断的思想传播,使得中国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头发,束发上冠、结发夫妻,都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头发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2、发式形成简述

远古时代的人们由于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因此常见的自然现象风、雨、雷、电在他们眼中都变得无比崇高,而头发作为与其接触最近的物体,被古人认为具有着沟通神灵的作用,久而久之还被赋予了人体精华的意义,被当做与神灵沟通的重要媒介。

在远古时期有一种叫做厌胜之术的诅咒方法,即对人的头发实施法术,惩罚那些对神灵不敬的人。到了奴隶制社会,人们开始有了爱美的思想,认为原始人那种披头散发的形象有失体统,于是开始注重头发的打理和装饰,根据近代发掘的殷商古墓中出土的玉人来看,殷商时期人们的发型是总发置顶、脑后垂辫,就是把头发剪齐到脖子后面,然后编成辫子盘在头顶,再戴上尖角帽子,用簪子穿过帽子的两孔,以此来固定头发。

到了周朝,人们用一种叫做发器的东西梳理头发,其作用也与今天的梳子差不多,从西周出土的玉人和陶俑来看,当时的人们主要以双笄发式和批发式为主,都有固定头发的簪子,然后戴上帽子以彰显庄重的姿态。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正式形成了束发为髻的发型,其中以楚国和秦国最为典型:从出土的兵马俑来看,楚人的发型为歪髻,且都向右歪,秦人为正中发髻,因此楚人的发式看起来略显俏皮,而秦人的发式则显得更加庄重。随着时代的发展,秦国一统天下,后世的发型也就逐渐以秦朝发式为主,有时未行冠礼的男子会把头发垂下,到了行冠礼之后再全部束发,在之后的一千多年中基本都沿袭了这种发型。

3、发式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体现

对于政治而言,统治者利用人们对头发的看重来控制百姓,比如古代有一种叫做髡刑的惩罚方式,根据《周礼·秋官司寇·掌戮》记载:髡刑就是一种强迫犯人剃发的刑罚,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但是受刑的人宁肯忍受黥刑和劓刑(即在脸上刺字和割掉鼻子的刑罚),也不愿意接受髨刑。

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根深蒂固,统治者强迫其割掉自己的头发,是对人精神上的玷污,割掉了头发就会背上不忠不孝的恶名,剃掉了头发对人的形象有很大的损伤,在以束发为髻的人看来就变成了异类,因此受刑之人是无法抬头做人的。用这种奇特的方式,统治者可以树立自己的权威,也能使人们听从自己的意志,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古人将头发的缺失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人们缺少头发就会认为是身体不完整的表现。

古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是不会把头发剃掉的,从孩童时代起,头发就要一直留着,除了平时掉发,否则坚决不允许私自剃发,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写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中的垂髫指的就是未加冠的小孩,把头发垂在脑后,等到行加冠之礼的时候,才可以把头发完全束起来,作为成年的标志。

古人对发式是极其看重的,比如在《三国演义》中,就有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曹操曾经下令,大军所到之处不可以践踏庄稼,违抗命令者要被斩首,然而曹操有一次带领士兵到达南阳,他的马受惊踩到了田里的庄稼,于是曹操命人砍下他的首级,众人慌忙跪拜请求他不要这样做,于是曹操命人割掉了自己的头发来请罪,以表达歉意。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割掉头发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代,曹操的这种举动可以说是承认自己犯了大错,用剃发来惩罚自己,是当时最为严厉的一种惩罚,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古人的身体发肤观念。

二、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发式冲突

1、少数民族崛起对中原发式的冲突

在影视剧中,少数民族人的形象都是留着辫子的,无论是早期的草原部落还是清朝满洲人,他们都是以辫子为主要发型的民族,只不过辫子形式不尽相同。其实梳辫子这种习俗,曾经在商周时期短暂的流行过一段时间,在陕西宝鸡地区出土的玉人中,有很多以辫发为主的发型,由此可以推断,早期的百姓也是梳过辫发的,只不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受到束发为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束发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发式,所以梳辫的习俗才逐渐被遗弃。

关于少数民族从何时开始辫发的历史已经无从考证,根据少量的史料记载,少数民族梳辫的行为也是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当时商王朝和周王朝作为大国,拥有很强的影响力,强盛时期也是四夷臣服的盛世王朝,所以当时流行的梳辫发式也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受到影响而传入其部落的,但已无据可考。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梳辫的习俗一直在少数民族流传着,直到今天也有很多少数民族保留着梳辫的习俗。少数民族没有儒家思想中对于头发重要性的束缚,因此他们的发型也是花样百出:披发、椎结、编发、断发、椎髻等发式都各不相同,匈奴、乌桓、鲜卑、柔然、回纥、契丹等南北方的少数民族所梳的辫发也是多种多样、风格迥异,若是他们站在一起,一定会让人眼花缭乱。

中华民族虽然地处中原,强盛时万国来朝,但是少数民族的骁勇善战也时常会让华夏民族受到冲击,发型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元朝和清朝,以及统治者蒙古人、女真人都有着剃发留辫的传统,这对华夏民族的发型产生了刻骨铭心的变化。

2、蒙古族的兴起对发式的冲击

蒙古人的发型是三搭辫式发型:即剃光头顶,在前额处留一小块头发,两鬓处各梳一辫,与后来的满洲人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蒙古人建立了元朝,除了压迫汉人之外,同时也命令汉人改变以前束发为髻的发式,改留蒙古人的辫发,并且强迫执行。

直到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才又恢复了汉人的束发为髻的传统,《明实录》记载:诏复衣冠如唐制,初元世祖起自朔漠,以有天下,悉以胡俗变易中国之制,士庶咸辫发椎髻,深檐胡帽 … … 上久厌之,至是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 ……

这是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型的第一次冲击,其背后的政治原因很明显,就是为了让百姓屈服,用发型的更改慢慢钳制百姓的思想,达到使其顺从的目的。在思想文化方面,蒙古统治者非常厌恶儒家思想,甚至把儒家思想排在了乞丐之后,于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更是被抛之脑后,不为统治者所接纳。

3、满清建立对中华民族发式的冲击

满洲人的前身为金人,金人也曾在宋朝时建立过自己的王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就是金朝的第一位皇帝,北宋王朝也灭亡在金人手中,北宋著名的靖康之耻,就是金朝人发动的。满洲人作为金国的后人,保留了祖先髨发蓄辫的习俗并加以改进,在影视剧中,为了使人物看起来更加英俊潇洒,往往会把清朝人刻画成前额剃光,在脑后垂着一根又粗又长的辫子的形象,这样看来也还不算太丑,可以让观众接受。

但是在清朝初年,清朝人留的却是一种叫做金钱鼠尾的发型,就是将头发几乎全部剃光,然后在中间偏后的位置留一小块头发,慢慢生长成为辫子,辫子的要求是要能穿过铜钱中间的洞孔,否则不算合格的辫子,影视剧中的发型的确存在,只不过是晚清时期才逐渐形成的。满清人知道自己的发型不被汉人所理解和认可,所以强硬的要求他们剃发,目的就是为了使汉人臣服。

三、剃发留辫:对身体和思想的控制

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命令汉人剃发,并发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通告,引起了极大的反抗,很多汉人宁死也不剃发,在满汉之间,剃发与否已经成为了一种卖国或是爱国的象征,在反抗最为激烈的江南地区,爆发了嘉定十日与扬州三屠的惨案,而剃发制度的最终定型时期,还是在施琅收复台湾,人们心中有了一些对清朝的认同感,才逐步顺从的。影视剧中长辫及腰的发型,是满汉之间长期磨合的结果,因为在汉人的潜意识中,一直以头发多唯为美,即使受到少数民族的统治,也还是希望多蓄一些头发,使自己看起来更美观一些。

满清政府通过强硬的手段强迫汉人剃发,无论说的多么冠冕堂皇,也是为了推行满族的权力意识和树立他们的统治权威,以此来确立自己是正统王朝的统治者,他们在两百多年的驯化中,使汉民拥有了顺从的思想,渐渐对满清表示承认,达到了以强权驯化百姓的政治目的。

但是清朝统治者并不昏庸,他们没有废除儒家思想,反而让科举制正常发展,以这种手段来同化汉人的心灵,让他们对新王朝感恩戴德,同时人们的辫发越蓄越多,一定程度上也是得到了满清政府的默认,尤其是后世的皇帝学习儒家思想,减少了当初野蛮的习气,对于《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有了认同感,在这样所谓恩威并施的统治下,才让汉人有了对清朝的认可,对于发型的变化也不是那么在意了。

而中国人发型的再一次变换,则既不是束发为髻,也不是剃发留辫了,在新时代的冲击下,人们的发型才变成了今天的这样简单。

结语

从束发为髻到剃发留辫,再到近代发型的兴起,其背后最主要的就是政治权利的斗争和思想文化的碰撞,这其中有利有弊,不是一己之言所能评说。

时代在发展,观念在转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种发型的变换,尽管他的背后充满了血雨腥风,但是作为一种习俗,它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意义,无论是满族还是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历史终将过去,留给我们无尽的深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553

分享给朋友:

“原创从束发为髻到剃发留辫:透过发型的变化,看背后的政治和思想文化” 的相关文章

清朝之前的汉人是什么发型

清朝之前的汉人是什么发型

最近各种宫廷剧层出不穷,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以清朝的故事作为素材。比如最近红遍大江南北的延禧攻略,以及如懿传,这两部剧说的都是清朝的故事。清朝这个朝代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的服饰和头型都极其有特点。就说女人吧,无论是皇后,嫔妃,还是宫女,她们的头型都是辫发盘头或是包头,穿的都是朴素大方的旗袍。我们再...

晒一晒各个朝代的男子发型,你更喜欢哪一款呢?

晒一晒各个朝代的男子发型,你更喜欢哪一款呢?

顶天立地,从头开始!我们知道古代男子都是蓄长发的。发式对于男子而言,不仅具有礼制象征意义,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男子的发型往往彰显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昭示着社会的变迁和时尚潮流的走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古代男子的发型都长什么样,帅哥登场喽。▍先秦的绾髻束发造...

古代男子束发用什么?

古代男子束发用什么?

嗯...其实男人的根本没什么好说的有木有(待续)簪(古老一点的叫笄,比如我们通常说的笄礼、及笄就是说女娃子到了可嫁之年就用笄把头发盘起来固定,表示不能随便调戏了) 材质有金银铜铁玉石头甚至木材、树枝、骨头、象牙...以及青铜之类的合金 根据时代的差别总体上是材质越来越复杂,做工越来越精致,工艺越...

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型,带着惊艳的美感

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型,带着惊艳的美感

今天让我们开始一段古风之旅,盘点一下中国古代女子的发型吧!喜欢穿古装的小仙女们,可能都关注过古代女子的发型,有时候可能还会给自己做个美美的头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每朝每代的女子发型都各具特色。秦朝时期由于社会刚刚统一稳定,女子发型也以朴实严肃为主,大多就行平髻,将头发在头顶左右中分,然后扎...

古代没有发胶,那些夸张的发型是怎样固定的?

古代没有发胶,那些夸张的发型是怎样固定的?

说起古代,感觉是落后的代名词。因为这个词汇往往给享受着现代科技红利的我们一种原始的错觉。但是有稍许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文明曾经引领世界潮流,是东方时尚的发源地和潮流的始作俑者。看到电视广告里诸多美发产品,或许有不少童鞋跟小糖一样不禁疑惑,在没有发胶的古代,那些夸张又唯美的发型又是怎么固定的呢?...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发,学会这4种梳法,温柔优雅仙气十足

原创古代发型简单的梳发,学会这4种梳法,温柔优雅仙气十足

原标题:古代发型简单的梳发,学会这4种梳法,温柔优雅仙气十足穿汉服时,为了让整体看起来更有仙气,可以选择一款与之相搭的发型,常见简单易学的发型风格有甜美风、温婉风、可爱风、中性风,这4种梳法的教程如下。一、甜美风步骤:1、如上图所示,将头发分成三部分,前面两个部分用小皮筋扎起。2、在后脑勺取一撮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