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为何在我国古代,中原民族喜欢束发,而游牧民族更喜欢剃发结辫?

meifawu3年前 (2022-09-16)古人发型223

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各个影视剧中,我们中原汉族的人士一般都是束发带冠的一种形象。这也是中原一直以来的传统。

但是在我国古代的那些游牧少数民族,却有着和中原人士不同的发型样式,在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一般都是剃发结辫的。

对于我们汉族人来说一直以来尊奉的就是《孝经》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这一要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原华夏文化自古以来对于头发来说就比较重视。就比如中国上古五刑中的髡刑就是将犯人头发剃掉。

其实不仅是影视剧中游牧民族是那种异样的发型,在真实的历史上,古代的各个游牧民族他们的发型更加的奇特

有的游牧民族将中间头发剃去,两侧扎辫。不禁令人思考,这些游牧民族,为何就要将自己的发型改成此种形状。

01游牧民族的发型

对于我国古代的每个中原王朝来说,如果遇到内忧外患的情况,外患一般就指的是来自于边境游牧民族的威胁。

因此对于那些游牧民族的习俗,样貌等,也被很多古代的典籍记载了下来。自秦汉以来,对中原威胁较大的首先就是匈奴人。

据秦汉典籍记载,最开始的匈奴人他还没有养成剃发扎辫的习惯,而是和《芈月传》中的义渠人那样的发型差不多。

那时候与我国中原人的束发不同,那时的匈奴人是披头散发那种的。但是他们常年在马背上生活,披发也带来了影响。

因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封建王朝的推动,近几年发掘出的游牧民族的古画当中,发现他们大多都是剃头结辫的发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游牧少数民族入侵了中原地区,开始了历史上对汉族人口造成极大伤害的五胡乱华事件。

虽然这对汉族人来说可谓是灭顶之灾,但是对于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团结又是进了一大步。那时的鲜卑人发型就开始改变。

这些少数民族开始由披头散发向剃头扎辫过渡,历史上将它称为索头。而且他的辫子的发型是多种多样的。

而汉朝时期《风俗通》一书中解释了鲜卑人的来源:秦始皇派遣蒙恬修筑长城,有好多人犯罪罪之后就逃亡到鲜卑山。

在那个有山有水有草原的地区些人繁衍生存了下来,所以他们就产生了扎辫和披发相结合的一种发型。

可以说,正是鲜卑人开启了那些少数游牧民族剃发的先河,这对后来的突厥、吐蕃、回鹘、契丹等少数民族的发型影响巨大。

比如盛唐时期天下闻名的画家阎立本,他所绘出的《步辇图》中,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发型,就是髡顶与留辫相结合的发式。

再比如在北宋时期,李公麟的《便桥会盟图》中,向唐太宗李世民跪地求和的突厥颉利可汗的队伍也是留辫的索头形象

到了辽代的时候,铁制器物已经开始普及,所以剃头工具也被不断升级,使得游牧民族的剃头技术趋于熟练。

辽代契丹族画家的画作中,契丹人大多就是留着髡首发型,并且样式不单一,站高处一眼望去,可谓是百花齐放。

到了元明清时期,无论是蒙古人的髡顶发型,还是满清女真人的金钱鼠尾的发式,也是基本上遗留了契丹人的发式。

直到现在为止,在我国的内蒙古地区仍旧有许多的蒙古汉子留着剃头扎辫儿的首发式。这与当地历史文化离不开关系。

02剃头扎辫的原因

对于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剃头结辩,相传这与他们的部落首领是有关系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中有一人。

有一个叫做木骨闾的人,他是一个光头。由于部落间的矛盾以及生存环境的恶劣,他就率领了部分族人建立了新部落。

由于他们的首领本身是个光头,所以这些人也跟随他们的首领一样,将中间的头发剃光,两边留了点头发扎辫子。

但这只是传说而已。实际上他们剃头结辩的习惯,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对于我们中原人来说,每天耕作即可。

所以头发对中原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些游牧民族不同,他们每天行走在草原上,生活在马背上。

对于他们而言,每天的策马奔腾是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头发一旦繁多就会不利于在草原上疾驰。

有的时候还会因为头发遮挡住眼睛,策马奔驰的时候造成什么危险事故。于是他们就根据生活习惯研究出了自己的独特发式。

还有就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他们常年生活在北方草原上,而北方草原上的冬天也是出了名的寒冷。

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讲,保暖必须得做到第一位,要不然很有可能冻死在这草原上的凛冬天气里。所以必须得带上粘帽。

而且如果留着剃头结辫的发式,也可以很好地将帽子固定在头上,以防止在草原奔驰的时候帽子被飞出去。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容易清洁。因为在北方的游牧民族里,他们不常清洗头发,这就给了那些寄生虫可趁之机。

在留长发的时候,虱子之类的寄生虫总会成为不常清洗头发的一类人的困扰,但是剃头结束之后,这些困扰也就随之消失。

还有就是这些北方游牧民族一生都在与自己的马打交道,因此他们也向往马的这种飞驰飘逸之感,因而剃头结辫成马尾之状。

而且在北方草原上,留了长发之后还得再马上进行剧烈运动,在运动之后还会出一身的汗,尤其是头部出汗最为严重。

这时如果北方的寒风一吹,感冒,发烧等疾病就随之而来。所以剃发对于他们来说,还有散热,防疾病的功能。

所以说这些游牧民族剃头结辩的原因是来自于各方面的。不仅仅有生理上的需求,还有着许多心理上的原因。

而且不得不说,他们这种特有的发式,也是我国文化中独有的一份瑰宝,而且他们搭配的这些发式也有着阳刚之美。

举报/反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552

分享给朋友:

“为何在我国古代,中原民族喜欢束发,而游牧民族更喜欢剃发结辫?” 的相关文章

古人头发怎么护理?抹猪油、抹香料,出乎我们的想象

古人头发怎么护理?抹猪油、抹香料,出乎我们的想象

在古人心中,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父母的恩赐不可轻易损坏。在神话故事中,哪吒削肉还母,剔骨还父,就是为了还给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过他这种情况是出于东海龙王的重压之下,不得不完成的。古人对于自己身体的完整程度是非常重视的,男女老少都不剪头发,因为这是对父母的大不敬。这也是为何清兵入关的时候,想要让汉人屈服...

古人头发这么长,又舍不得剪发,是怎么护理的?

古人头发这么长,又舍不得剪发,是怎么护理的?

有这样一句话,大家一定都听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是父母给予的,我们不应该去嫌弃它,或者试图去改变它。在遥远的古代,更加如此。人们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父母给予的,不能去改变它。所以我们经常在古装电视剧当中,看到古人们有着很长的头发。因为生活在古代的人们,将父母给予的头发视为珍宝,不会去轻易改变它。古...

古代汉把头发看得比命重,为何少数民族要剃发,竟是为吓唬对手

古代汉把头发看得比命重,为何少数民族要剃发,竟是为吓唬对手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人对待头发得看法,很多人都看过古装剧,在古装剧里面,汉人把自己的头发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所以古人会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过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却不那么爱惜自己的头发,经常是光着头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古代的人,因为受到了老祖宗思想的影响,所以非常的看重自己的头发,我们...

欧美男人发际线高却喜欢留背头,是审美不同,还是无奈之举?

欧美男人发际线高却喜欢留背头,是审美不同,还是无奈之举?

最近有一个话题,引发了男人们的热议,有人在某平台提问:为什么欧美男人发际线高还喜欢留背头?有人说这是审美和文化背景不同所致,也有人说头发太少,想往前梳也梳不下来,又不想剪短,干脆梳大背头省事。其实从古到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男人的发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露额头的造型。古人认为男人就要把额头露出来,才能...

“扎头发”还是“披头发”好看?区别在于脸型很身材,重点是气质

“扎头发”还是“披头发”好看?区别在于脸型很身材,重点是气质

有网友留言:扎头发和披头发,对女生的外表有什么影响?其实,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自己试一下不就有结果了吗?但还是有人纠结,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看法。扎头发和披头发对外表影响最大的就是脸型的变化、气质的变化、状态的变化。这就好比穿长裙和短裤的区别一样,长裙把腿遮盖,只是通过长裙的款式色彩,达到美化形象的作...

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什么时候从“金钱鼠尾辫”变成“阴阳头”

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什么时候从“金钱鼠尾辫”变成“阴阳头”

在我们的一般观念中,清朝男子的发型往往是阴阳头,后面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正是基于这种固有的观念,使得我们认为整个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变化。然而,果真如此吗?前段时间最火的两部清宫戏非《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莫属。在《延禧攻略》中,由聂远饰演乾隆一角,其发际线是从天灵盖中线向后再退一英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