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从蓄发结髻到削发剃须,古代两千多年的理发史是怎样演变的

meifawu3年前 (2022-09-16)古人发型230

现在,理发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美观大方的发型能够引领时尚,彰显个性。与如今相反,在古代,理发曾被认为是野蛮和落后的象征,也曾出现人们被强制理发的事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经常理发的习惯。

上图_ 《事物纪原》是宋代高承编撰的类书,专记事物原始之属

  • 理发的启蒙阶段

成年人头发每天的生长速度是0.3-0.4毫米之间。头发长了,既不美观,还会遮挡视线,应该进行恰当的处理。《事物纪原》给出了原始的解决方案:燧人氏时为髻,但以发相缠,而无物束缚。在此之后,至女娲之女,以羊毛为绳,向后系之,后世易之,以丝及采绢、名头巾,绳之遗状也。盘发结髻,表明了发髻的悠久历史,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汉代倭堕髻、北朝十字髻、唐代灵蛇髻和飞天髻、宋代朝天髻和同心髻代表着当时的流行趋势。

理发的外延,还要包括洗发和梳发。《诗经》有云予发曲局,薄言归沫。说的就是这档子事。《左传》记载: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春秋时期出现了专门为贵妇理发的栉工,这应该是理发师的雏形吧。

上图_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 理发得过孔子这道坎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提倡孝道。他在《孝经》中提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的言行应该以孝道为中心,这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子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简而言之,孝道从保护好头发和皮肤开始。

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大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支持。在众多措施之中,举孝廉成为汉朝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受其影响,蓄发结髻成为常态,以此表达人之行,莫大于孝的决心。

上图_ 汉朝蓄发结髻的董仲舒

  •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与孔子同时代生活在吴地的越族,可不吃这一套。越人不但剪发,还经常变换发型,并且在身上纹有龙纹。越人断发文身的原因,《汉书·地理志》解释: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可见越人断发文身是迫于生计。《榖梁传》以中原传统眼光打量越人,认为: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

泰伯、仲雍和季历,是周太王的三个儿子。季历贤明能干,而且儿子昌有圣德,得到了周太王的赏识。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左传》也有类似记载:仲雍在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可见,理发在中原主流思想中是难以接受的。

髡(音kūn)刑,上古五刑之一,始于夏商,盛于先秦,衰于东汉。髡是把犯人的头发部分或全部剃光,以人格污辱的方式,施以刑罚。《晋书·陈寿传》有则逸闻: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受到街亭失守的牵连,被诸葛亮处以髡刑。

上图_ 魏晋南北朝时期 当时男子的发型

  • 理发进入快车道

魏晋南北朝,男人化妆成为时尚。《颜氏家训·勉学》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南朝梁的男人擦粉涂朱、削发剃须是化妆的必备项目。当时的男人比作花样美男,并不过分。

理发在宋朝有了长足的进步。南宋都城临安出现了净发社,专门从事理发行业,人们用镊工、待诏来称呼理发师。文学家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述:政和初,成都有镊工,出行尘间,妻独居,一髯髻道人来求摘须毛,先与钱二百。那时理发已是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随着理发店的普及,理发师还成立理发行会,起草了《净发须知》,对理发行业进行有序管理。

文人张端义著有《贵耳集》,其中记载了镊工为奸相秦桧栉发,事毕,秦桧当场给予镊工五千钱,作为酬劳。南宋一石米,约有60公斤,价格是2500文。以目前米价每斤3元计算,相当于720元。可以说,这位镊工为秦桧理发,得到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上图_ 女真人

  •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明末,努尔哈赤强势逆袭,锐不可当。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女真八旗入关,明朝大势已去。与汉族绾发盘髻不同,女真男子只留头顶铜钱那么大一块,梳成的辫子要穿过铜钱方孔才算合格,官方称之为金钱鼠尾

为了加强自身统治,摧毁汉人的自尊心,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6月15日,摄政王多尔衮颁布了剃发令,规定清朝民众在十日内削发垂辫,不从者斩。清朝强推剃发制度,俨然成为国家意志的一部分。

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清朝在广州颁布剃发令,辩称: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这套说辞明显与传统儒家思想背道而驰。史籍《思文大纪》痛陈: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有《断发》诗云: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中原百姓对剃发令表示强烈不满,各地纷纷揭竿而起。清军对此进行了无情镇压,犯下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等恶行。

上图_ 清朝的发型演变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日本人中川忠英在《清俗纪闻》中,记述了清朝男人发型由鼠尾、蛇尾到牛尾的变化,清朝标志性的阴阳头就此定形。剃发令,促使理发行业得到空前的发展,既有走街串巷的理发挑子,也有专门从事理发的店铺,为民众提供理发服务。

民众要剃头,皇帝也不能免俗。御用理发师在朝廷指定吉日良辰,经过检查和更衣,给皇帝剃头。他必须具备三项绝活:一是右手持刀剃头,左手不能按压皇帝的头,也就是说剃头要单手操作。二是只能顺刮,不许逆刮。三是剃头时要屏住呼吸,不能让秽气污染龙体。御用理发师是个高危职业,事成有重赏,事败掉脑袋。

上图_ 晚清路边理发编辫子的百姓

受到西方的影响,民国有了专门的理发店,里面放着靠背椅,挂起大镜子,称为厂子铺。民国名人林森和冯玉祥在理发店理发,每次给三块钱。孔祥熙用专车把理发师接到家里理发,理一次发工钱加倍。

经常理发,能够避免头发分叉,有助于头发新陈代谢,保持发质光泽柔顺。理发看似事小,实际上它满足了个人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世俗文化的成长史,见证了古代思想开放的发展史,见微知著,可见一斑。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清俗纪闻》《思文大纪》《断发》《夷坚志》《颜氏家训·勉学》《三国志》《汉书·地理志》《榖梁传》《孝经》《事物纪原》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550

分享给朋友:

“从蓄发结髻到削发剃须,古代两千多年的理发史是怎样演变的” 的相关文章

刘诗诗:这种少女发型一点都不适合她,不小心翻车了

刘诗诗:这种少女发型一点都不适合她,不小心翻车了

刘诗诗也老了。这种少女发型一点都不适合她,不伦不类的。确实翻车,这几张显得特别的老,皱纹都出来。长得越来越像叶童。她已经34岁多了 没几年就40了 都是人 谁不会老。她的面相越来越刻薄了,以前给人一种温婉、恬静的感觉,他嫁给吴奇隆受苦了,我记得吴的妈妈还说过刘诗诗不能生,到底谁不能生,问马雅舒啊。网...

清朝人的发型真的是“阴阳头”?别再被电视骗了,真实发型是这样

清朝人的发型真的是“阴阳头”?别再被电视骗了,真实发型是这样

拥有多个民族,就意味着会有多种多样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些特点表现在穿着打扮等方面。虽说现代人的服饰掩盖了这些特点,但少数民族的传统自然是与汉族有着巨大的区别。我们常看到的以古代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之中,特点最为鲜明的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清朝。满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衣服与发饰,入关之后,他...

教你梳古代头发各种发型短发古代发型怎么梳

教你梳古代头发各种发型短发古代发型怎么梳

教你梳古代头发各种发型,首先你对古装发型有什么样的认知呢?以为穿上长袖长裙就是古装的女生,一定要去找找古装服装和现代影楼服装的区别,而发型的搭配,其实古装发型并没有那么复杂哦~短发古代发型怎么梳,邻家小妹教你如何打理短发~女生短发中分侧盘发发型在发型的设计上,古风发型一般都是用打理的,而现代女生梳短...

原创古人头发有多可怕?抹猪油抹香料都能忍,看到最后这个忍不住想吐

原创古人头发有多可怕?抹猪油抹香料都能忍,看到最后这个忍不住想吐

原标题:古人头发有多可怕?抹猪油抹香料都能忍,看到最后这个忍不住想吐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古今中外,每个时期的人们都有对于美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变迁,每个历史时期对美的定义与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回顾古代人对于头发的洗护历史,我们便会发现古人对于美的执着追求;头发作为一个重要的形象修...

盘点古代男子发式,元朝竟然如此独特?

盘点古代男子发式,元朝竟然如此独特?

在我们看古装的影视作品中,里面的男子全都是长发。那古代的男子为什么要留长发呢?古人对头发是十分看重的,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加上受《孝经》的影响,男子留长发成为了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处置。《孝经》自出生后,选一吉日,剃掉胎发之后,就不在剪发。等长到一定的年龄,便为他们举行一...

清朝人发型到底如何?

清朝人发型到底如何?

来自百度百科: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演变。汉人已经没有自己外形和保留汉人原有形象的权利。满族的发型,亦因此而改变,逐渐形成了,清朝特有的发饰和文化。鼠尾顺治以前为金钱鼠尾,顺治初年进入中期,开始流行猪尾,清末演变为半光头。清朝自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