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长安十二时辰》引热议,唐朝人的妆发礼仪真的是这样吗?

meifawu3年前 (2022-09-14)古人发型219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图/中国新闻网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服装、化妆和道具在网上引起热议。芙蓉冠、咬唇妆、高发髻、叉手礼,在历史上,唐代人是这样吗?除了易烊千玺和雷佳音,这部剧还有哪些亮点?

1

易烊千玺的发簪错了吗?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图/新京报

在剧中,易烊千玺饰演少年天才李必,原型为唐代的四朝元老李泌,曾官至宰相。他一生崇尚道教,所以在剧中,李必一出场就身穿道服,手拿拂尘,头戴莲冠。其中,莲冠的戴法还引起了争议。

之前很多古装剧中,主人公的发簪都是横着插在发冠上的,但李必头上的簪子却是纵向的,有人质疑,这是不是插错了。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其实,这种纵向佩戴簪子的方式叫午簪,正是道教的特色。在唐朝时,道教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饰制度。修道者的服饰分为七种等级,按照入道年限和学道深浅,每个等级道士的衣服、冠巾和靴履及其所用的颜色、质地等都有不同规格。

等级越高者,服饰越复杂和华丽,初入道门的人只能戴帽子。剧中,李必戴有两冠,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莲花冠,这是道教中高阶法师才能佩戴的头冠。

2

特别的叉手礼

《长安十二时辰》叉手礼

对于古装剧来说,礼仪非常重要,这也是代入情景的方式之一。大家对跪拜、作揖或拱手礼都很熟悉,但《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叉手礼让很多人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操作?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故宫博物馆官网

叉手礼,即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是一种表示特别恭敬的礼节。

《女孝经图》局部 图/故宫博物馆官网

关于叉手礼,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在汉末魏晋多次见于史册。除了文献记载,晚唐的赵逸公墓的壁画中,也发现了叉手礼的记载,而在《韩熙载夜宴图》和《女孝经图》两幅画中也有叉手礼的图形描述。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图/故宫博物馆官网

有学者认为,在唐代时,叉手礼已经非常普及,妇孺皆知。而叉手礼广泛流行,大概在宋元时期,也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礼节方式。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也多次出现了叉手礼。

3

唐朝女子妆容多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图/中国新闻网

《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唐代女子的咬唇妆登上了热搜。实际上,不止唇妆,唐代女子对面妆、眉形、发髻也很讲究。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女性就开始扑粉了,原料有米粉、铅粉、珍珠粉、石粉等。唐代国力繁盛,女性妆容也较为多样,如以铅粉为主的白妆、以胭脂为主的红妆,以及桃花妆、飞霞妆、酒晕妆、啼妆、泪妆等。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图/中国新闻网

古代女子对眉形的修饰也很重视,而画眉的材料则是石黛。唐代时,画眉已经形成风尚。唐代时眉毛的样式也很多样,有十多种,如柳叶眉、月眉、阔眉、八字眉等。

说起唐代女子,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高高的发髻。历史上,唐代女子的发式非常多,光有名字的就有两百多种。梳在头顶的发髻称为高髻,是盛唐时最流行的一种。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周昉

不过,高髻对发量的要求非常高,难道唐代的女性都不脱发吗?其实,唐代女性也有佩戴假发髻的习惯,这种假发髻称为义髻。据说,杨贵妃就有戴假发髻的爱好。

4

唐朝不流行戴耳环?

除了妆容发型,女性的饰品也很重要。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很多女性服饰都很华丽,但她们都没戴耳环。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图/中国新闻网

这不是剧组的失误,而是来自真实的历史。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一书,冶金技术产生后,耳环才出现,最初大多由青铜制成。但唐代女子不尚穿耳,也无耳环,虽然在个别唐墓中发现一些耳环,但多为少数民族遗物。

到了宋代之后,穿耳之风才开始盛行。北方少数民族普遍有带耳环的习惯,连男子也流行穿耳。

5

特别的扇子——麈(zhǔ)尾

《高逸图》局部 唐/孙位

剧中还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器物——麈尾,这是一种在扇面周围加装兽毛的扇子。一般认为,麈尾是魏晋时期士人谈玄论道的代表器物,有人认为,其产生年代要早一些。

麈尾一般用于在清谈中分清主次,也可以祛扫蚊蝇,消暑解热。此外,它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身份尊贵之人才能够手执麈尾。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徐璐手执之物为麈尾 图/中国新闻网

唐代时,麈尾还在士大夫中流行。剧中,拿着麈尾的就是太真道人严羽幻,原型为杨玉环。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宋代以后,麈尾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之以扇子、拂尘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京报 故宫博物馆官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492

分享给朋友:

“《长安十二时辰》引热议,唐朝人的妆发礼仪真的是这样吗?” 的相关文章

古代女性的头发靠什么做千姿百态的造型?

古代女性的头发靠什么做千姿百态的造型?

业余爱好者来回答,有不对的欢迎指正^_^ 古代女子的发饰丰富多彩,一般有固定和装饰之用,下面几种就是主要起固定作用的发饰。1.笄笄是古人绾定发髻的长针,是簪和钗的鼻祖。古代女子15岁前,发式通常是将头发集束在头部的双侧,梳成树丫或兽角状,丫头就来源于此。从周代起女子满15岁就算成人,如果已经许嫁,便...

古人的头发有多可怕,抹猪油和香料就算了,最后这个实在忍不住

古人的头发有多可怕,抹猪油和香料就算了,最后这个实在忍不住

从古至今中国都非常注重孝道,特别是古代的时候,他们认为绝对不可以伤害自己,不然就是一种不孝的体现。头发也属于身体是父母给予的,还能表明现在的身份。古人一生当中要经历很多发型,虽然有些折腾,但是也带来诸多方便。例如发现自己喜欢的女子,头上突然带了发簪,就说明现在她已经到了能够结婚的年龄。因为从出生的时...

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什么时候从“金钱鼠尾辫”变成“阴阳头”

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什么时候从“金钱鼠尾辫”变成“阴阳头”

在我们的一般观念中,清朝男子的发型往往是阴阳头,后面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正是基于这种固有的观念,使得我们认为整个清朝男子的发型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变化。然而,果真如此吗?前段时间最火的两部清宫戏非《延禧攻略》和《如懿传》莫属。在《延禧攻略》中,由聂远饰演乾隆一角,其发际线是从天灵盖中线向后再退一英寸到...

北朝与隋唐艺术里的胡人发型与“剪头胡雏”

北朝与隋唐艺术里的胡人发型与“剪头胡雏”

古人发型是文化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发型不仅是时代的特征与时尚的符号,也是各个族群的辨识标志。从北朝到隋唐的中古社会,剪头胡雏的文物图像屡屡出现,一般来说,此类胡人形象是剪发而不是束发,在当时以高髻为尚的社会习俗中,剪头胡雏发型是有着阶级感的存在,是有关底层胡人的直观艺术产物。也说明当时入华的胡...

古代男子的发式,秦汉最帅,清朝最丑,元朝的发式笑崩了

古代男子的发式,秦汉最帅,清朝最丑,元朝的发式笑崩了

现在来说,发型可以说是各种各样的,除了女性之外,男性的发型其实也不少,比如中分,卷发,背头,油头,齐刘海,空气刘海,还有就是非主流杀马特的发型。当然这些发型一般都是年轻人喜欢,烫个发,染个色就更时尚了,黄毛,绿毛,蓝毛,紫毛,粉毛都有,好似特别漂亮一般。不过成熟的成年人一般都是简单的平头毛寸等等。那...

关于古人的发型,可没有影视剧里那么多花样,但却很讲究

关于古人的发型,可没有影视剧里那么多花样,但却很讲究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单单是不敢毁伤,连更改发型都是万万不能的。如果你自己乱改发型的话,不仅仅是不孝不义,甚至还会被视作异类。比起现在常说的杀马特,非主流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像下面影视剧里这样的发型看起来很飘逸,很潇洒,但在古代是万万使不得的或者说是错误的。影视剧古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