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挽髻——清初汉人真实的发型
文章正式开始之前,先向大家推荐我不久前写的文章
这篇文章通过诸多史学书籍、清初的史料和画作等资料,介绍了清廷剃发易服政策是怎么从顺治时期的强制推广、改为康熙时期潜移默化、移风易俗为主的。正是因为康熙年间剃发易服政策的放松,导致整个康雍时期,晚明的服饰和发式在民间依然普遍存在。整个康雍时期的画作,除了官僚军队外,都看不到普通人留辫子。
先了解到了这些背景,才能对本文颠覆以往认知的结论不会感到冲击那么大、难以接受!
正文开始:
从2007年开始,网上开始出现一个关于清朝发型演变的流言,说清朝发型经历了金钱鼠尾、猪尾、牛尾的演变过程。
(有人可能会质疑我为什么能这么确定这种说法是2007年出现的,其实很简单,度娘有时间筛选的搜索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搜索就能轻易得出结果了)
此说法流毒甚广,迅速被黄汉接受,成了黄汉心里的历史真相到处给人科普。
黄汉一直都是这种德性,喜欢通过抹黑自己祖宗的方式来抹黑少数民族,比如喜欢宣传自己祖先身为上亿人的大民族,却多次差点被北方十几万人的小民族杀得亡国灭种、相信自己祖宗当了两脚羊成了少数民族的军粮、相信自己祖宗是四等人、相信自己祖先全被少数民族戴了绿帽,因为自己女性祖宗都被少数民族初夜权了,自己祖宗都要摔头胎、自己祖宗命同驴价等等。
黄汉小将们对此等流言深信不疑各个恨得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巴不得现在就把此等血海深仇给报了。但是谁要是告诉他们这些流言绝大部分都是流言,他们的祖宗没有被少数民族当猪一样杀得快要绝种和吃掉、也没有中 出他们女性祖先给他们男性祖先戴绿帽子,他们反倒会骂你是在美化屠杀的蛮夷、反汗分子云云,第一时间代表户籍民津开除你的汉籍!这不就是受虐狂患者的典型症状吗?
真不知道在现如今这个民族平等的文明社会,到处宣扬这种煽动仇恨的流言能达成什么目的,除了证明黄汉的祖宗是个劣等民族还能证明什么?是能把少数民族宗族土杀了、还是能把少数民族拉到集中营做成肥皂?
一时有点感触,说了很多题外话,现在回归正题吧!
黄汉、尤其是汗服er特别相信清初的男人剃了金钱鼠尾的发型,但是,很多人发现流传下来的清初四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的画像,鬓角清晰可见,疑似未剃发,根本不可能是金钱鼠尾,直接打脸黄汉信奉的辫子三段论
对此,黄汉的解释是满清酋长也知道金钱鼠尾太难看,因此酋长们大搞特权,只给汉人剃,自己却不剃!
但是2009年北京石景山出土了一具顺治、康熙年间的四品文官黄拙吾的干尸,这具干尸的发型彻彻底底打脸了黄汉所谓清初男人金钱鼠尾辫子论。
此具清初的干尸的头发数量不但绝不可能是金钱鼠尾,还是束发挽髻的!对于深受辫子戏和网文洗脑的现代人来说对此真的难以理解,表示很困惑!而黄汉的解释是因为这具干尸活着的时候怀念明朝,所以死后其家人将其发辫挽成发髻,依然保存明朝发式入葬,以示慰藉。
但是怀念明朝怎么不去做明朝遗民,还来做清朝大官呢?留发髻就是怀念明朝?依据现存所有康熙、雍正年间的画作,其中包括康熙南巡图、康熙万寿图此等写实性宫廷画作,上面的普通人几乎都是看不见有留长辫的,难道所有康熙年间的人都在怀念明朝吗?
下面通过我搜集的一些清初的人物肖像画,大家可以自己判断康熙时期普通男性的发式是什么样的。
下面小图为局部人物放大
《康熙帝南巡图卷》第二卷中绘制的治理黄河的场面,里面治水的平民不但身穿汉装,还有裹头巾的,不见有人留辫子!
此图主人公是当时文园同社的社长、号为漱石的布衣文人。不但没留长辫,还挽了一个小发髻!
李图南听松图,作于康熙三十六年,主人公留着寸头,脑后似乎有裹发髻的白布(见红圈处)。
李图南,生卒年不详,字开士,号简庵,连城(今广西境内)人。康熙时举人,雍正间以县令赴京学习政事,任职于户部湖广司,后以母病归。一生究心治学,为康、雍时期名士。
汪懋麟,康熙六年进士及第,授内阁中书,康熙九年为中书舍人。官至刑部主事。康熙十八年与博学鸿词科,康熙十九年,入明史馆,与修《明史》。书成即告归。闭门读史著述。康熙二十七年病卒,年四十九岁。
王士禛,赐名士祯,小名豫孙,清代著名文人,进士出身,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
出自《沧浪濯足图卷》,可以看出主人公杨宾是挽了发髻。
杨宾(1650-1720年)浙江绍兴人,清初文人,因为其父被康熙流放到宁古塔,导致他恨了康熙一辈子。终生都未出仕。
出自《湖山高隐图》,高士奇(1645~1704年)为康熙宠臣,深得康熙帝信赖,康熙三十六年以母老乞终养,遂不复出。
此图似作于高士奇辞官回归乡里隐居时期,身穿清初文人常穿之道袍,头发虽然很少,但还是能看到挽了发髻。
上面两张图出自《乔元之三好图》,作于康熙15年,主人公乔浣尘(字 元之)是官二代、学者,乔莱之侄。画中他挽着发髻,踞榻而坐。左边三个女乐人,身穿清初样式的云肩、披风和比甲,梳着康熙年间最为流行的牡丹头发式。
出自《乔莱书画娱情图》,流传至今的乔莱肖像图有很多幅,发式都是一样的,只是没再头戴纱巾,没有找到高清图就不贴了。
乔莱(16442年-1694年),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举应博学鸿儒一等,授翰林院编修,与修明史。
又一副以乔莱为主人公的肖像画,画家是康熙年间著名的肖像画名家禹之鼎,由于乔莱对禹之鼎来说有推荐之恩,因此禹之鼎一直很感激乔莱,把乔莱视为恩师。在不同时段为乔莱画了很多画作,其中除了《侍直图》是朝服(清朝官服)像外,其他画作发型、服装都类似。小像就是便服像的意思,再次证明明式道袍在康熙年间还是文人便服。
很可惜这幅画没有高清图,看不清细节,也不知道除了乔莱外,其他五位文人的身份,但依然能看出所有人都是短发挽髻的发式。
出自《微雨锄瓜图》,作于康熙四十年。主人公为宋致,大学士宋权之孙、宋荦之子,自己也是大官,官至四川总藩、湖南布政使。
上面五张图,出自清代古籍《练川名人画像》中记载的康雍时期的几位练川(现上海嘉定区)名人,不但一如明末清初的文人一样穿着道袍,也一样是短发、挽髻的发式!
王原祁,清代大画家,里面两个小童的发式似乎是挽髻
以上《春耕草堂图》主人公为宋起,河南商丘人,康熙五十二年受康熙之命督修永定河,时年五十八岁,而这幅画就是宋起完成朝命之后,为纪念自己这次的功绩而作的。
图中小童似乎也是挽髻,在看看右上角耕种的老农,穿着交领衣、也似乎挽髻,反正看不到辫子。
《郎廷极行乐图卷》,作于康熙四十四年,同样注意画作中小童的发式,应该是留发髻的。
郎廷极,清代汉军旗人,湖南布政使、山东巡抚郎永清子。康熙间以门荫授江宁府同知,迁云南顺宁知府,累擢江西巡抚,督造官窑瓷器,世称郎窑,官终漕运总督。
更多相关的图画,参见下面两个帖子
上面两个帖子中,康雍时代的肖像图的主人公,虽然多数都戴帽子或幅巾,但是稍微仔细看一下基本上都会发现鬓角,说明这些人至少是留短发的。
在我准备这个帖子,寻找资料的过程中,也找到了很多清初满人和军人的肖像,发现他们也一样是短发,不过一般都留个辫子,所以康熙年间汉人发式以短发挽髻为主,满人却真的是要留辫子,虽然辫子之外也是短发。这种情况一直到了乾隆时代才开始改变,乾隆时代的男人,开始以刮光辫子之外的头皮为时尚了,不过这都和本帖主题关系不大,所以就不收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