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清朝人的发型:留电视剧中的发型要被处死,这种发型仅存在于晚清

meifawu2年前 (2022-09-13)古人发型12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清在颁布剃发令所要求的剃发标准,并非现在人们在清宫剧中看到的剃半个头,而是将头颅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一顶如钱大,结辫下垂。在头顶留发一钱大,大于一钱要处死!那种清末才有的、现在不合事实地垄断了所有清装戏的阴阳头发式,放在当时也得死,清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

顺治四年,浒墅关民丁泉周环仅剃少许,留顶其大,被地方官拿获,以本犯即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为由上奏,奉朱批:着就彼处斩,县官也以失察从重议处,家长、地邻即应拟罪。

秦世祯《抚浙檄草》:小顶辫发把头发剃去,只留下铜钱大一点,梳成一根小辫,叫金钱鼠尾"式。将四周头发全部剃去,仅留头顶中心的头发,其形状一如金钱,而中心部分的头发,则被结辫下垂,形如鼠尾。

1647年广州剃发易服令: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福州遗民所撰《思文大纪》:时剃头令下,闻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

一、清朝时期男性的发型

金钱鼠尾是指清兵入关剃发易服以后中国人的所留的发型,由于现在清宫戏的误导,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看得清宫戏里满族男子都梳着阴阳头,就是头发的前半部分剃掉,后半部分编成发辫。然而实际上历史上真正清朝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几乎就是光头)阴阳头是清末才慢慢出现的。

1793年英国访清使团随团画师(Wiliam Alexander) 威廉·亚历山大的纪实画稿证明,乾隆时期还是金钱鼠尾。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中译本为《大清帝国城市印象》。现在的清装戏却都是阴阳头。事实上,满清发式从明代到清末是一直变化的。

明代女真男性的发式,与清末那样的前剃后辫有很大距离,剃发数量与结辫粗细差别很大。在1595年,即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朝鲜派往赫图阿拉的使者申忠一,在《建州纪程图记》一书中详细记述了赴使在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的营垒里所见到的各方面情况。其中关于发式这样写道:女真习俗都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结辫以垂。

除上唇胡须只留左右十余根外,其余都镊去。女真男性的发式,即其剃发的习俗,是将大部分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很少的一点头发,结成辫子下垂。如此得到了女真发式的全貌:脑后留下小手指细的头发,拧成绳索一样下垂,余发全部剃掉。

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而1644年日本商人竹内藤因海难在北京旅居一年,著成《鞑靶漂流记》一书。

书中这样描写清人的发式:他们的人都剃头,把头顶上的头发留下来,分成三绺编成辫子。他们男子把唇上的胡须留下来,把下面的剃掉。无论是大官、小官和老百姓都一样。对于满洲留头不留发的标准发式金钱鼠尾,当时人也都有描述。

1648年七峰道人《七峰遗编》叙明末常熟福山陷落前后事,记载满人发式,是所谓金钱小顶。

1799年,日本宽政十一年,嘉庆四年,中川忠英于长崎访谈清国商人,出版了一本专门辑录清国人习俗的书《清俗纪闻》一书,其中《冠礼》卷的绘画中,一侧背站立的教书先生头顶蓄发,编一长辫垂于后背,其长度已达腰部,辫尾有发带系结。

从这张实图上看,头顶蓄发,部位没有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足有4个金钱大,相当于一掌心的面积。按照图上的式样同清初金钱鼠尾的情况相比,蓄发从一个金钱变成四或五个金钱,数量比清初增多是明显的,但是如果将剃发与蓄发相比较,剃发还是主要的,也就是说剃发占大部分,蓄发仍然属于少部分。

而再过100年,即在扬州十日200年后,清人的辫子变粗了,剃头面积变小了,由初期的金钱鼠尾式变成了今人所熟知的阴阳头-半瓢式。

陈登原《国史旧闻》中描述的:剃发,就是把额角两端,引一直线,依此直线剃去直线以外之发。现将清末发式与剃发令发式比较一下,结果令人吃惊地发现,两者虽是继承演变关系,但差别较大。前者几乎将全部头发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结辫下垂。而清末则将大部分头发保留下来,结辫下垂,仅剃掉极少一部分头发。都是又剃又辫的发式,却给人以判若两人的印象。

辫子和剃头是成反比的,这时的辫子已经简直比一条小蛇还粗!为什么会长粗?遗老张纺《清末社会鳞爪》记载:清军在打交手白刃战时,将辫子缠于脖项,借以避刀砍。所以军人的辫子较大,如发少则搭以假发,或加黑丝线,以壮其形态。

就这样,满清的辫子,经历了:鼠尾——猪尾—蛇尾的发展过程,才发展到我们今天认识的阴阳头的形态。

二、清朝人发型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孔子后人,原任河西道台孔闻闻听剃发令奏言:

近奉剃头之例,四氏子孙又告庙遵旨剃发,以明归顺之诚,岂敢再有妄议。但念孔子为典礼之宗,颜、曾、孟三大贤并起而羽翼之。其定礼之大莫要于冠服……惟臣祖当年自为物身者无非斟酌古制所载章甫之冠,所衣缝掖之服,遂为万世不易之程,子孙世世守之。自汉、唐、宋、金、元以迄明时,三千年未有令之改者,诚以所守者是三代之遗规,不忍令其湮没也。

即剃头之例,当时原未议及四氏子孙,自四家剃发后,章甫缝掖不变于三千年者未免至臣家今日而变,使天下虽知臣家之能尽忠,又惜臣家未能尽孝,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未备也。……应否蓄发,以复本等衣冠,统惟圣裁。

孔闻謤搬出孔子这块大招牌,又引金、元二代为例,满以为可以为孔家抵挡一阵,保住先世蓄发衣冠。不料却碰了个大钉子,得旨:剃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謤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免死。况孔子圣之时,似此违制,有玷伊祖时中之道。著革职永不叙用。

连孔子的面子也不给。这就揭穿了满洲统治者所谓尊崇孔子的真面目:奉行儒术,崇饰观听。只不过是南面之术,愚民之计罢了。清代辫子的演变满清自从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也由此展开了有清一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与反征服。

然而,满清一代男子的发式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数次的演变:

一、后金时期以剃发为汉人归降的标准,男人的大部分头发被剃掉,只留脑后小手指细的一绺,拧成绳索一样下垂,称作金钱鼠尾式。配合这样的发式,胡须只留上唇左右十余根。

二、清初时期以剃发为治国之策,自辽东地区广大汉族民众的反抗,至清入关后的无数次反剃发斗争中,成千上万的汉人为了护发作出巨大牺牲。而此时的蓄发部位已悄然无声地逐步由脑后移到了头顶,但仍可称为金钱鼠尾式。

三、清代中叶,经过清初大屠杀以后,发式约自嘉庆初年起有所变化。头顶著发的部位虽没有改变,但面积已远不止于一个金钱大,而是相当于一个掌心的面积,蓄发数量明显增加。胡须亦从只留上唇左右几根变成包括下巴在内的全部了。

四、清代后期,即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名为辫子或发辫。

五、清代末期,在觉悟了的知识青年和学生掀起的革命斗争中,把剪辫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从清末开始,到满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开始,到满清灭亡之时,剪辫子成了全国范围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的革命运动。

纵观满清一代经历的辫子演变过程,这个自然和必然的经历,具有如下一些很有意思的特点:

第一,发式沿着蓄发越来越多的固定趋势演变。从前期金钱鼠尾式到中期的掌心大蓄发面积,再到后期绝大部分头发被保留下来。

第二,用一句形象的话比喻,可以说是由鼠尾巴变猪尾巴,再由猪尾巴变蛇尾巴,亦可以说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演变历经整个清代,是一种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人倡导的、全社会的、潜在的自然运动。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汉满,不分军民,不分官吏、商人、农夫、市民、书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着变。

第三,发式的演变过程并非匀速,从1644年清兵入关到1799年以前,历时155年,占整个清代267年的多半时间,蓄发虽然也是沿着逐渐增多的趋势,但速度很慢,到1799年蓄发最多时也超不过全发的三分之一。

而1799年以后,其变化速度加快。在不过百年的时间里,蓄发已占全部头发中的大部分,超过了三分之二发式演变的速度正好与统治强弱相反,统治很强演变速度很慢,而统治能力减弱,则演变速度加快。

第四,清代发式的演变还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有关。满清一代267年间,一直持续着着发越来越多的演变趋势。当这个趋势并没有达到蓄留全部头发的最终结果时,就断然地被剪辫子运动截止了。这个满清贵族预想不到的形势,是由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决定的。

所以说,整个清代男子发式的变化,是与政治形势的变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取决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满清贵族不能永远维护清前期那样的稳固统治,所以也没有把发式维护在前期的式样上。

三、孙之獬——剃发的罪魁祸首

孙之獬,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的汉奸!山东淄川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授检讨,迁侍读。孙之獬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吃香,他便成为阉党成员,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倒台后,明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孙之獬曾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士林所不齿。

清军入关以后,他俯首乞降,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一心一意在山东等待满清主子的到来!清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

但这并不是让他臭名昭著的原因,剃发令的倡议是孙之獬被大家牢牢记住、并被刻在耻辱柱上的最主要原因!

当满清刚进北京时,时因天下未定,允许明朝的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可是这个孙之为独得满清欢心,有心标异而示亲。

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很亲切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属下的汉臣孙之獬与之同班?

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不让他入班。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于是这孙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对满清提出下令让汉人剃发留辫。本来早想彻底显示自己征服了中原的多尔衮便顺势采纳了这一提议,于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间,下达剃发令。清军所到之处,以10日为限,文武军民一律剃发如满族式样,不从者治以军法。

令出行随,到处可见兵勇带着剃头匠,挑着担子巡行在城镇乡村,担子上挂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粉牌,见一个捉一个,强行前额剃发,后脑留辫。

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家族宗法儒学为源的中国人,或许能把朝代兴衰看成是天道循环,但如果有人要从衣冠相貌上强迫施行历史性的倒退,把几千年的汉儒发式和盛唐袍服变成猪尾巴小辫,不仅仅是一种对人格尊严的侮辱,简直就类似阄割之痛。而且,以上种形象活着,死后都有愧于祖先,没有面目见先人于地下。如果从文化、财产,等级等等方面在士大夫和平常民众还存有歧异的话,在这种保卫自身精神和风俗的立场方面所有汉人几乎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原本已经降附的地区纷纷反抗,整个中国大地陷入血雨腥风之中。

顺治三年秋,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时孙之獬正巧衣锦还乡。农民军攻入淄川,将其活捉,五花大绑示众街市,人们在他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以惩罚其献媚清廷首创剃发残害同胞的罪行,然后斩首市曹,暴尸通衢。这个以出卖祖宗和灵魂为代价来换取好日子的恶棍在风光了几年之后,终于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消息传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咸云罪有应得。

嗟呼,小人亦枉作小人尔。当其举家同尽,百口陵夷,恐聚十六州铁铸不成一错也!此种下场,连仕清的汉人士大夫也不免幸灾乐祸。

四、为什么要剃发?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满族的发型与汉人迥异,该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汉人的服装汉服以交领、右、无扣等为主要特色,满装的主要特点是立领、对襟、盘扣等。

清朝由居于中国东北的满族人建立。在入关之前,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

清朝的开国史料,伴随着攻城略地往往少不了剃发这个词汇。

剃发令的起源,据郑天挺先生考证始于天命四年。此后清朝的那几部开国史料,伴随着后金军队攻城略地的往往少不了剃发这个词汇。

天命六年,后金攻下辽阳,生擒御史张铨,其余官民皆剃发降。不久辽东各地大小城池尽入金人手中,官民皆剃发降。

天聪三年,后金攻至汉儿庄城外,明副将标下官李丰率城内民剃发出降。天聪三年,金军进攻遵化,明中军臧调元被擒投降,遂令剃发。天聪四年,后金军降沙河驿,招降城中人,皆令剃发"。张春本应是一个效忠新主的明朝降将,事情的转折就因为他不肯剃发。

在清朝文献里,归降叫做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攻下城池而官民没有剃发,就不算真的降服。明将张春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张春曾经是四万明军的统帅,在大凌河之战中被后金俘虏。皇太极对劝降很有一套,后来的明将祖大寿、洪承畴这样的大腕都是他劝过来的,对付张春应该有富余。被俘当晚,皇太极就派人送来了佳肴美酒,但为张春拒绝,还说了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之类的话。也难怪,如果派人送顿酒菜就能劝降一个统领四万军队的明朝将领,那崇祯的天下真是到了拿根韭菜就能捅破的地步了,皇太极对这次失败应该有心理准备。

此后,张春开始绝食,但求一死。三天之后,皇太极出马,亲自给他赐食,张春不知道是被感动还是实在太饿,开始吃饭,这就意味着他愿意效忠了。如果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张春的能力,他会是一个默默无闻效忠新主的明朝降将。事情的转折就因为他不肯剃发。

张春虽然同意了投降,但是死活不肯剃发,皇太极无奈只好把他安顿在三官庙恩养。张春始终不愿剃发,最后死于庙中。

对不肯剃发的官民,满洲很早就实行了留发不留头政策。天聪四年三月,大贝勒阿敏示谕永平官民:我兵久留于此,意在养民,以成大业。尔等妄意谓我将返,且间有不剃发之人,是不知兴师之意也。今尔等宜各坚意剃发,有不剃者察出处死。皇太极谓所获汉人,俱令剃发。

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汉臣孙之獬受到其他汉大臣的排挤,恼羞成怒之下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

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族人民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行了暴力镇压,例如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居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37年之久,最终结果是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清朝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一般认为,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汉人逐渐淡忘了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剪去辫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

剃发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针对当时各地汉人的抗争此起彼伏的情况,当时的陈名夏曾说过:免剃头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然而不久他就因为说了这句话而被满门抄斩。

1644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这年3月,李自成北上攻取燕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李自成派唐通招抚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吴三桂经过考虑,决定归顺新朝,并回京朝见新君李自成,在回京途中,因听闻家产被抄,爱妾被虏,所以改变初衷,回师山海关,袭击唐通部。李自成闻讯,决定征剿吴三桂,21日,双方激战山海关,22日晨,吴三桂情势危急,带随从冲出重围,至关外向驻扎在关外觊觎已久的多尔衮部剃发称臣,归降满洲军,双方合兵。26日,李自成败退回北京,旋即西撤,清军入关,定鼎燕京。

伴随着满洲人关而来就是剃发易服令。

中国清代初期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发的法令。顺治元年(1644年)颁布。

满族男人头(发剃去前额和四周,留存头发编)成辫子垂之脑后。清在关外时,汉族及其他各族人民投降归顺或被掳去的,都要以剃发作为标志。顺治元年五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后,即宣布京城内外军民人等尽行剃发以示归顺,但遭到北京人民的强烈反对,不久被迫停止。

二年五月清兵进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清廷乃于六月再次颁布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以10日为限,各省地方在接到命令后也以此为限,所有文武官民都要剃发,衣冠服饰也要遵从清制,违抗者杀无赦。剃发令的颁布及强制执行加剧了清初的民族矛盾,遭到广大汉族人民的反对,触发了江南地区江阴、嘉定、苏州等地的抗清斗争。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470

分享给朋友:

“清朝人的发型:留电视剧中的发型要被处死,这种发型仅存在于晚清” 的相关文章

古代日本男人,为什么要把头发,搞成一副谢顶大叔的样子

古代日本男人,为什么要把头发,搞成一副谢顶大叔的样子

在很多日本宫廷剧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日本武士们,都留着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发型,除了脑袋两侧保留着浓密的头发,脑门往上部分往往油光锃亮寸草不生,而在头顶靠近后脑勺的部分,还会盘一个发髻,远远看去,宛若一个个未老先衰中年谢顶的大叔一样。事实上,这种地中海式发型,在日本武士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他们将发型...

清朝人的发型真的是“阴阳头”?别再被电视骗了,真实发型是这样

清朝人的发型真的是“阴阳头”?别再被电视骗了,真实发型是这样

拥有多个民族,就意味着会有多种多样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些特点表现在穿着打扮等方面。虽说现代人的服饰掩盖了这些特点,但少数民族的传统自然是与汉族有着巨大的区别。我们常看到的以古代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之中,特点最为鲜明的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清朝。满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衣服与发饰,入关之后,他...

国风早报|三星堆考古再上新:着裙立发人像

国风早报|三星堆考古再上新:着裙立发人像

1.三星堆考古再上新 :着裙立发人像目前,三星堆3到8号坑已出土有编号文物1.3万件。很多文物的造型,让人惊叹三星堆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形似机器狗的铜神兽,嘴巴像方形喇叭;牛头跪坐青铜人像,头发一飞冲天,剑眉、国字脸、杏仁眼。6月11日,三星堆出土中分发型人像。6月14日,三星堆发现倒立顶尊人像、背...

【教程】古代发型怎么梳令你一尝世纪穿越的滋味

【教程】古代发型怎么梳令你一尝世纪穿越的滋味

近来复古风、穿越风盛行,古装发型也变得十分时兴。很多人都迷上了古装剧,看完了以后就在想古代的人们是怎么做到的?古代的人们的盘发工具是少之又少,却能把古代头发梳得哪么漂亮,真是太神奇了,顺应潮流,小编教你简单古装发型梳法,令你一尝世纪穿越的滋味!现在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款古代头发怎么梳图解吧。做这款古代...

演个古装剧也要染发?大波浪搭配黄头发,醒醒,古人哪有这么前卫

演个古装剧也要染发?大波浪搭配黄头发,醒醒,古人哪有这么前卫

4位在古装剧中染发的女明星:有的是为了贴合角色,有的就是没文化——引言。【本文主笔:小星星】古装剧赵露思与徐开骋主演的《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自开播之后引来了网友们的众多热议,尤其是赵露思洗澡被徐开骋撞见的画面,简直就是不堪入目。首先是赵露思的妆发,一字眉加上披肩发,以及这个神似酒店大堂的背景,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