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宋代女性的发式又简又仙,我们只会拉直烫头,跟宋代相比差远了

meifawu3年前 (2022-09-09)古人发型219

发型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其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风俗文化内涵。宋代女子发型大概分为两种,高鬓和低鬓。尽管宋代女子可以随意打理自己的发型,但发型的选择也体现着个人的家庭经济实力,毕竟发型的选择影响劳作效率,因此家境殷实之人往往梳高鬓,而那些较为贫寒女子会选择低鬓。所谓高鬓低鬓,其实只是笼统的划分,若进一步划分,那宋代女子的发型就更多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宋代女性的发型吧。

一、朝天髻

基本特征是在头顶梳个高髻,将头发在盘在头顶辫成两个圆柱形,然后朝前反搭,这是为了使发髻显得高大饱满。这种发型看起来干脆利落,直接把所有的头发都高高地盘起来,然后再插上各式珠宝,甚至是鲜花,让头发看起来雍容华贵。早在唐代就十分盛行此种发式,周舫的《簪花仕女图》中所描绘的两个贵妇,体态丰盈,都梳着高髻发型,上面还装饰有各种珠宝与鲜花。至宋代,这种发髻在宫廷之中是一种流行的风尚。

二、同心髻

同心髻是由朝天髻演变而来,但其造型的步骤要比朝天髻简单许多。梳同心髻只需将头发绾到头顶,使之编扎成一个圆形发髻即可,尽管工序简单,但实际上依旧美观。陆游曾描写蜀地三峡一带的女性:未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六支,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由此可见,同心髻当时也很盛行。

三、流苏髻

这种发型类似于同心髻,只是在扎束头发时,在发根缠绕丝带,使其自然下垂到肩膀部位,看上去非常轻盈。琴抚流苏髻,笛横红颊香。流苏髻带给人的就是这样一种温婉清秀之感。

四、龙蕊髻

龙蕊髻又名双蟠髻,髻心特别大。在盘完头发之后,还要在头发上扎上一些彩色的丝带上去,远远看去就像是两条龙一样,因此别名又叫双蟠髻。苏轼曾在《南歌子》这样描述双蟠髻: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从外形上看,龙蕊髻典雅大气,这种发式感觉更能凸显女人的韵味。

五、云髻

这也是一种高髻,因为梳得高耸,显得有些许蓬松,像云朵的形状一样,所以得名云髻,再搭配上簪子,使人看上去柔弱但大方文雅。宋朝晏几道在《浣溪沙》中说:旋寻双叶插云鬓。赵长卿《醉蓬莱》中说:拂掠新妆,巧梳云髻。这些词句所咏唱的便是这种发式。云髻直到清朝依然存在,例如《红楼梦》中曾经记载过:黛玉头上挽着随常云髻。

六、坠马髻

这种发型的特色在于头发向下侧垂至肩部,并抽出一绺头发使其自由散落,给人一种散落与妩媚的感觉,犹如女子即将从马上摔落之姿。因此古人称之为坠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这种髻型早在汉朝时期就已见于文字描述,起初是搭肩的垂髻的形状,后来在各个朝代传承演化,直到清代仍然深受喜爱,但主要为中年妇女所喜爱。从汉至明,坠马髻的形状在各朝代略微有所不同,但主体形式不变,基本上都是偏侧,使挽结的头发倒垂于头的一侧或脑后。到宋朝,坠马髻逐渐变为一种高髻,宋朝诗人洪瑹的《菩萨蛮》中就有关于坠马髻的描写:蛾眉梳坠马,翠袖薰兰麝

七、螺髻

从螺髻的名称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发式就是形状像螺壳的发髻,是将头发盘到头顶,绾成螺壳状,螺髻以高、翘为特点,搭配上流苏更显静美与大气,也能彰显青春活力。这种发式出现得很早,其形状和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墓壁画上的发式类似,在宋代年轻女性中很流行。有人将螺髻比喻为耸起来的峰峦,这也是取螺髻凹凸明显的外形。比如唐代皮日休的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既是对山峰连绵的描写,也为螺髻在唐朝的出现提供了证明。

起初梳这种发式的一般是孩童,崔豹曾经这样描写:童子结发,亦为螺髻,亦谓其形似螺壳。但是经过历代流传与改进之后,这种发型也获得了女子的热烈欢迎,而且梳这种发式的大多是年轻女性,因为这是一种较为活泼的盘发。这种发型扎起来以后,使得女性显得无比可爱、干练,很有气质。困倚妆台,盈盈正解螺髻,凤钗坠,缭绕金盘玉指,巫山一段云委,晁兆所描述的女子便梳着这种螺髻发式。南宋之后,这种发式依然得到流传和保留,如南宋词人辛弃疾《水调歌头•簪履竟晴昼》写到:螺髻梅妆环列,凤管檀槽交泰,回雪舞纤腰。

《知否》中的螺髻

八、包髻

包髻,顾名思义就是将头发扎成髻后,用手绢或是布把头发包裹起来,由此得名包髻。宋朝妇女可以把包裹在头上的绢、缯等束缚成各种各样好看的形状,另外也会采用一些珠花加以装饰,最终形成一种简洁朴实又不失精美大方的发式。因此这种发式多在民间流行,广受年龄较大的妇人所喜爱,如《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媒人戴冠子,黄包髻

文史君说

宋词中记载的宋代女性发髻还有很多种,如凤髻、宝髻、多鬟髻等。其实,这和我们今天女子设计不同的发型是一样的,发型的多样是为了配合服饰,使整个人看上去更加窈窕,提升气质。宋代无论哪种发式看上去都给人以饱满之感,这是由于宋朝女性的服装特点是修身适体,一反唐代的风华美丽、雍容华贵的特点,展现出一种内敛拘谨、简洁质朴的风格。宋朝女服没有唐代那种宽大的袖襟,流行瘦、细、长的穿衣风格,一般平民女子仍然穿窄袖衣衫,但是较之晚唐更为瘦长,裙裤也比较瘦短。衣服的配色也不同于唐代以红、紫、绿、青为主的传统,多采用各种素淡的颜色。这种服饰特点显得整个人比较瘦弱,凸显女性的线条美,在这种情况下,梳高髻使得脸从视觉上被衬得小而修长,头型也显得更立体,高大的发髻衬托的人并非清雅消瘦,在发髻上再插上各种饰物,更显美丽动人。

参考文献

陆游:《入蜀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年版。

赵长卿:《惜香乐府》,中国书店出版社2018年版。

苏轼著、李之亮注评:《苏东坡词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

梅尧臣:《梅尧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387

分享给朋友:

“宋代女性的发式又简又仙,我们只会拉直烫头,跟宋代相比差远了” 的相关文章

古代人到底是怎么束发的?专家:在古装剧中,披头散发其实是错的

古代人到底是怎么束发的?专家:在古装剧中,披头散发其实是错的

很早之前读者就让我写一篇关于古人束发的文章,我也一直在思考从哪些角度去写,才能让读者们更容易理解古人的束发史。确实,我们现在的古装剧就很容易给观众一种感觉:古代男性都是长发飘飘的,看起了十分潇洒。这就给我们的孩子们造成了许多文化上的误解,误以为我们的古人就应该是这种样子的。但其实,中国古代的男性发型...

穿汉服最简单的丸子头,到脖子的短发怎么扎丸子头

穿汉服最简单的丸子头,到脖子的短发怎么扎丸子头

穿汉服最简单的丸子头 1、三辫公主丸子头 这种公主丸子头也简单。只要取两边少量的头发编成三股辫,然后拉到脑后处用发夹将两边的中间固定在一起即可。你也可以做两个三股的辫子,以同样的方式固定在后脑勺上,再加一些发夹装饰,会让头发更漂亮。...

五角星头发怎么扎

五角星头发怎么扎

1.在编织五角星扎发之前,要准备一把梳子、若干根橡皮筋、两个发夹、两个蝴蝶结发饰。首先用梳子...2.在扎每一部分头发之前,都要用梳子划出相应的区域。将小女孩的长发扎成五个高低不同...3.将头顶中间的马尾辫平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扭转成发辫,一部分拉至前方。4.将步骤3中分出来的另一部分头发也扭转成...

原创古人头发胡须长了不能剃?只要不剪成寸头和光头,随便你怎么处理

原创古人头发胡须长了不能剃?只要不剪成寸头和光头,随便你怎么处理

原标题:古人头发胡须长了不能剃?只要不剪成寸头和光头,随便你怎么处理咱们看影视剧里古人们都是长发飘飘,宽袍大袖,施施然好似神仙中人。不过飘逸归飘逸,一把长发要打理起来着实麻烦,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古代人理发么?(按照孝经的说法,古人是不能剃头的)肯定有人会回答:当然不理发啊,《孝经·开宗明义章》有云...

古代男子及冠以前是什么发型呢?

古代男子及冠以前是什么发型呢?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这种发型男女皆宜。由于后头的头发不够长,梳不起来,不得不垂下,所谓黄发垂髫。冠礼起源于周代,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

古代男子高马尾的发型叫什么

古代男子高马尾的发型叫什么

堕马髻。1、这类发型,皆是结鬟而成,有的耸立头顶,有的倾向两侧,有的平展,有的垂挂,妇女自身头发有限,往往加上‘假发,首饰,巍峨华丽。灵蛇髻。 这种发型灵活生动又饶有风韵,为神女与未出室的名贵女流所好用。这种发式变化的形式很多,可拧可盘,旋扭于头顶、头侧,头前,变化生动舒美,在古代仕女画中尤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