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宋代女子发型指南

meifawu3年前 (2022-09-09)古人发型332

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假如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去到遥远的宋代,作为现代女孩的我们该如何快速融入到宋代女孩们的小圈子呢?首先应该从发型入手,一款流行的宋代发型必不可少,毕竟古往今来的人们都有着一颗爱美之心,宋代的女孩子们也不例外。她们的发型样式很多,比现在还要丰富。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详细宋代女子发行指南,让我们快速地了解宋代女孩们的时髦发型。

宋代社会通常根据男子的服装来辨认他们的等级,女子则是通过发型、妆容和服装形制来进行辨认,宋代女子发型大致分为髻类和鬟类,贵族女子大多爱梳高髻,一般的平民女子则大多梳低发髻和鬟类发型。

贵族高髻

1. 双蟠髻(龙蕊髻)

双蟠髻又名龙蕊髻,其发式有些像压扁的鬟髻,在宋代贵族女子中这种发髻很常见。它的特点是髻心较大,发髻底部一般都会系有绢帛,周围再用发带、花钿、珠花等头饰加以装点。双蟠髻这种发髻得名于苏轼的词中,苏轼曾在词中写道:绀绾双蟠髻,云欹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这就是双蟠髻这一发髻名字的来源。

2. 芭蕉髻

芭蕉髻是一种椭圆形的发髻,在发髻周围装饰的有绿翠,外形看起来就像一片芭蕉叶,因此得名芭蕉髻。

3. 同心髻

这种发髻是将头发梳成在头顶后面编成一个圆形。

4. 椎髻

椎髻又称椎结。这种发型是把头发拢结,挽成单椎,造型类似木椎状,是不留余发的发髻。最初男女皆可梳此发髻,为垂于脑后的低髻。后逐渐演变成梳于头顶的高髻,多见于女子,为高椎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梳结于顶,绾发成单椎,高耸于头顶。

5. 堕马髻

堕马髻也叫坠马髻,不同时期形制有所不同。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相传为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是古时女子常梳的一种发髻,其发式为于脑后一侧下垂式的发髻,形如人将要从马上坠落时头发的样式。

6. 盘福龙髻

盘福龙发髻又名便眼觉,也称便眠髻,是宋崇宁年间所创的一种髻式。因髻扁对睡眠不妨碍,故有此名号。其形大而又扁,是一种大而扁的发髻。

7. 包髻

这种发型是宋代特有的发式之一, 《东京梦华录》载:中等说媒人者戴冠子,黄包髻。它的制法是在发式造型已经确定后,再用色绢、缯一类布帛,把发髻包裹。戴时将布帛对角折叠,从额前向后面缠裹,再将巾角绕到额前打结。此种发式的特征在于利用布帛的包裹技巧,将发器包成各式花形,或做成浮云等物状,装饰于发髯造型之上,并饰以鲜花、珠翠等装饰物。

02

侍女低髻

1. 双丫髻

顾名思义,是丫头所梳的发式,从秦汉时期就一直沿用,主要是未婚的少女丫鬟、婢女所梳的发式。这种发型的主要梳法是把头发从头顶中间分开,往两侧梳,并用发绳捆绑固定在两侧,让它们保持两侧对称的状态。

2. 螺髻

这种发型在初唐时期的宫廷中流行,宋代时依然存在。因发髻似螺壳状的单髻,故命名为螺髻。双螺髻、双垂螺唇多用于宫廷侍女、丫鬟婢女或未及笄的少女之中。垂螺髻是少女常梳的一一种发式,发型特点是在两耳下各垂一髻,呈螺壳状。

3. 鬟类发型

鬟类,是中空如环形的发髻。鬟髻在两宋很受欢迎,把头发分成两部分,辫梳成圆环状,左右对称,因年轻婢女多梳此种发式,又称为丫鬟。

让我们一起看看泸县宋代石刻上种类丰富的宋代女性发型:

除了各式发髻,宋代女子还喜爱戴冠,我们常说一个人衣冠楚楚,指的就是其中的发冠,发冠是宋代女子日常发型不可缺少的装饰。宋代女性的便冠可以分为三类,材质类便冠,造型类便冠和花冠。

01

材质类便冠

材质类便冠通常有角冠、鱼枕冠、鹿胎冠。角冠是宋代女性冠饰的主要发型,其中以白角制成的角冠颇具特色,成为宋代特有的冠饰。白角冠多以白角为冠加白角梳组合搭配装饰,冠体偏长,宋仁宗时期甚至有将冠体增加两翼,下垂至肩,长至肩部者,因此白角冠也被叫做垂肩冠、等肩冠。

02

造型类便冠

这种发冠依靠造型来进行区分,重点展示冠饰的造型,主要分为莲花冠、团冠等。团冠在宋代女子的冠饰中很常见,这种发冠最开始是用竹子编成团形,再涂上绿色,后来还有用金属錾刻的。

03

花冠

中国历代都有发髻簪花之风,宋代女子常用鲜花装饰发式,如果你在宋朝看到了男子簪花也并不是什么奇事。因为宋代男女老少都爱簪花戴花,而且宋代女性簪花喜欢使用鲜花装饰发冠,除了鲜花还会用罗、纱、绢等制作而成的假花,种类繁多,形制十分精巧。花冠除了可以用鲜花等直接装饰的冠饰外,在宋代还流行用布帛、金银珠翠等做成花朵或花型的仿生花进行装饰。以此来保证一年四季头上都有花可戴,戴花冠在宋朝是一种时尚,是许多爱美人士的不二选择。

泸县宋代石刻上戴冠的形象也很常见,多见于飞天、乐伎、侍仆石刻上:

看完以上的宋代发型指南,假如我们回到了当时的宋代都城东京,就可以梳一个自己身份的发型啦。

撰 稿|杨川玉

编 辑|余   洁

校 对|游传霞

审 核|罗玉兰

监 制|梁   杨

泸县博物馆出品

邮箱:1145168356@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386

分享给朋友:

“宋代女子发型指南” 的相关文章

穿汉服最简单的丸子头,到脖子的短发怎么扎丸子头

穿汉服最简单的丸子头,到脖子的短发怎么扎丸子头

穿汉服最简单的丸子头 1、三辫公主丸子头 这种公主丸子头也简单。只要取两边少量的头发编成三股辫,然后拉到脑后处用发夹将两边的中间固定在一起即可。你也可以做两个三股的辫子,以同样的方式固定在后脑勺上,再加一些发夹装饰,会让头发更漂亮。...

古埃及有个“谜”样壁画,是古人整理头发,难道当时也有美发技术

古埃及有个“谜”样壁画,是古人整理头发,难道当时也有美发技术

在当下的潮流时代,烫发染发早已不是特立独行的表现,年轻人做发型也不会再被人们看作是另类,人们对流行文化开始变得越来越包容,这无疑是件好事情。但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居然也会美发,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尼罗河是世界对埃及这片土地的馈赠,大约在9000年前,在尼罗...

古代女子的发型复杂,不用发胶和皮筋怎么固定?原来有这个法宝!

古代女子的发型复杂,不用发胶和皮筋怎么固定?原来有这个法宝!

原标题:古代女子的发型复杂,不用发胶和皮筋怎么固定?原来有这个法宝!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大家对古装剧中女子们的服饰和发型,肯定也是有一定的研究的吧!在剧中,女子们总是梳着整齐美观的发髻,看上去一丝不苟,发丝毫不杂乱。再反观我们现在,就算是用上小皮筋和发卡,碎发都不一定固定的住。而古代并没有皮筋,也...

爱护头发,古已有之

爱护头发,古已有之

古人对头发非常爱护,《孝经》里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描述。割去他人的头发也是一种刑罚,称为髡,这种刑罚周代已有,到东汉时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罪。《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曾犯了错,很自责,就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意即受了重刑,算是对自己的处罚。古人从孩童开始就要留发,故儿童时期叫总角,意思是...

古代男子及冠以前是什么发型呢?

古代男子及冠以前是什么发型呢?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这种发型男女皆宜。由于后头的头发不够长,梳不起来,不得不垂下,所谓黄发垂髫。冠礼起源于周代,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子成年了,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

“扎头发”还是“披头发”好看?区别在于脸型很身材,重点是气质

“扎头发”还是“披头发”好看?区别在于脸型很身材,重点是气质

有网友留言:扎头发和披头发,对女生的外表有什么影响?其实,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自己试一下不就有结果了吗?但还是有人纠结,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看法。扎头发和披头发对外表影响最大的就是脸型的变化、气质的变化、状态的变化。这就好比穿长裙和短裤的区别一样,长裙把腿遮盖,只是通过长裙的款式色彩,达到美化形象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