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的发型真是阴阳头吗?别再被骗了,真实的辫子其实是这样的
在历史上,清朝人的辫子曾经饱受外国人的嘲笑,认为留着这种发型既不方便清理,又显得十分愚蠢。有一位叫麦罗德的传教士,甚至在自己的日记中称清朝人的辫子臭不可闻。由此可见,这个辫子得有多脏。
可是到了今天,随着清宫影视剧的流行,剧中人物与历史上清朝人物的真实形象有很大区别。比如说,剃得锃亮的脑门,鲜艳夺目的服装,再加上俊男美女的精彩演绎,人们突然之间发现,清朝人的大辫子也不是那么难看啊!
那么,清朝人的发型真的是现在清宫影视剧呈现出来的那种阴阳头吗?别再被电视剧骗了,清朝人真实的辫子其实是这样的,他们的真实发型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那种金钱鼠尾,而且这种发型在清朝的早期和中期一直存在。在很多清人笔记中,对于清朝早期的发型都有记载,在一些乾隆年间访华的国外画家中,也描绘了清朝人这种金钱鼠尾式的发型。
何为金钱鼠尾?简单来说,就是满人入关前留的发型,这是他们当时的文化特色。因为满人属于游牧渔猎民族,在发型上与中原农耕民族有着很大区别,他们更注重发型的实用性,只要简单方便易于打理即可,至于是否美观反而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基于这个原因,才逐渐演变成了金钱鼠尾发型。
所谓的金钱鼠尾,就是把头顶四周的发丝全部剃光,仅留下后脑勺的一缕头发。然后再把这一缕头发编成辫子,粗细大约刚好可以穿过金钱中间的方孔。也许这种发型确实不太好看,但是因为头上留下的头发稀少,确实比中原人的满头秀发更易于打理。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金钱鼠尾发型才变成了猪尾辫、牛尾辫的样式。
发型和服饰原本是一个民族的特色,能够体现出这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可是在清军入关后,这种意义就发生了转变,清朝的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削弱民间的反抗力量,下旨在全国各地推行剃发易服的措施。这样一来,百姓们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都要听从朝廷的安排,若有违抗者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在清朝的顺治至康熙年间,剃发确实成为了清朝皇帝维护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清朝皇帝对剃发的重视程度,绝对远超现代人的想象。现在很多地方还流传着正月不能剃头,剃头死舅舅的习俗,就是源于对这种压迫的反抗。当时的人们不愿意剃头,思念旧国,可是又碍于朝廷的严令,最后演变成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思旧)的习俗。
起初清朝刚推行剃发的措施时,百姓们其实并不怎么重视,即便朝廷喊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还是有不少人把这个不当一回事。直到丁泉剃发案爆发后,人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朝廷不仅仅是喊口号,清朝的皇帝是真敢这么干,于是纷纷按照朝廷要求剃发以自保。
当时有一个叫丁泉的年轻男子,他因为剃发不够标准,在大街上闲逛时被官府抓去。地方官经过审问后,发现这事也不能怪丁泉,因为他对此事毫不知情,是剃头师傅技术不行,导致多留了两寸头发。既然已经审明了缘由,按理说就应该把丁泉释放,可地方官将文书发往刑部后,却遭到了拒绝,最后丁泉还是被处死。
清兵入关初期,朝廷出于统治的考虑,可能想以剃发易服的方式逐渐满化汉人,使汉人认可满人的文化。可随着清朝统治趋于稳定,这种情况后来却发生了逆转,此举非但没能使汉人满化,反而变成满人对汉文化充满了兴趣差一点就被汉化,他们的很多传统习俗都发生了改变,就连满人最引以为豪的金钱鼠尾辫都慢慢发生了变化。
现在很多博物馆和图书馆都珍藏着不少晚清时期的老照片,从照片上也能看到当时的清朝人留的并非金钱鼠尾辫,发量之多更像是猪尾辫或者牛尾辫。从发型上来看,清末的这种发型才更像是阴阳头,也就是前额剃的光亮,后脑勺发丝浓密。这是因为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朝廷对发型的要求也就逐渐放松,随着时间的改变,后来的人们(包括满人自己)为了美观,主动放弃了难看的金钱鼠尾辫。
所以,不要再被现在的清宫剧给骗了,清朝大多数时期男子留的都是金钱鼠尾辫。比如人们熟知的顺治帝、康熙帝,还有九子夺嫡中的众位阿哥,他们的发型其实都是那种滑稽的金钱鼠尾。只不过,影视作品为了收视率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对这种发型进行了艺术加工和美化。不然的话,英明神武的康熙帝,风流倜傥的四爷、八爷,全都拖着一头滑稽的金钱鼠尾,先不说演员们对这种造型有多别扭,观众们看了恐怕分分钟就忍不住要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