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人发型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女子发饰:簪、钗、步摇、华胜、篦、钿

meifawu2年前 (2022-09-06)古人发型1946

中国古代女子的发饰,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食色里的传统》一书中,就有一章节专门讲述传统服饰,传统文化在衣冠首饰之间娓娓道来,颇为有趣。

今天小阿青就来与你一同欣赏古时人发丝上的流光溢彩。

『簪』

从周开始中国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可以出嫁,如果不出嫁,满20岁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帮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笄就是后来讲的簪。

说到笄就要说到礼俗文化,也自然回顾到礼乐昌盛的西周时期。对于男子来说,有句话叫"二十弱冠",意思是说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需要加冠行礼,然后便意味着他成年了。

女子行笄礼

冠同男子的意义,便相当于簪(笄)同女子。在周代,当女子年满15周岁的时候,便需要举办成人礼了。在这一天,家中的女性长辈会为适龄女孩盘发,然后用簪子将其固定住。

殷朝时期木笄

《仪礼 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 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用来固定发髻的笄叫鬠笄。

簪,是由笄而发展演变的,是古人用来稳固发髻或者冠帽的长针。在材质上比笄可选范围大了很多,常见材质有金、玉、牙、玳瑁等。

《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殷商时,簪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古时,发簪是男女通用。而皇帝在佳节盛典上赐给有功的大臣的礼物也通常是簪。簪子戴玉发丝之上,以古人以首为尊的礼俗,簪子还暗喻了颜面和尊严。因此古时有规定,罪犯不可佩戴发簪,即便是贵为皇帝之妃,犯了错也要退簪请罪。

商朝殷墟妇好墓鸟首骨笄

到了秦汉时期,发展的材质、样式得到进一步发展。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多用金玉制作而成,而且其花样也日益繁多。说明此时的发簪,已经同时兼顾了实用性与装饰性。

宋代

在这时候,发簪还有了一个新的别称,叫做"玉搔头"。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曾盛宠李夫人,后者经常在头上佩戴一些华贵的玉簪。有一次,汉武帝便将李夫人头上的玉簪取下,然后拿来搔头。自此以后,玉簪便有了"玉搔头"的称呼。

明代金簪

与汉代相比,魏晋时期的发簪,也同样在材质上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比如玳瑁玛瑙翡翠这样的稀罕品,都被加到了发簪之上,来显示主人的华贵美丽。

明万历年间

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

可见此时的发簪,在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基础上,也有了相应的美学价值。到宋明之后,贵妇开始将一些珍贵珠宝放在发簪之上此时的发簪上面的工艺水平,也达到了新高度。

『钗』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发钗的样式、材质也十分丰富。而从材质来看,发钗将贵妇与平常女子做了一个简单划分:

富贵女子的钗,通常有宝钗与玉钗的叫法。例如"春气暄妍御夹纱,玉钗双袅绿云",便能体现出佩戴玉钗女子的清丽脱俗。宝钗是一种较为笼统的说法,如翡翠钗、珊瑚钗、玳瑁钗、琥珀钗。

唐金钗

这其中,玳瑁制作而成的宝钗,其价值往往颇为重要。据《华阳国志》记载:"涪陵山有大龟,其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其实,古代发钗最讨喜的寓意,便是它上面的各种吉祥图案。而玳瑁在当时,正是一种名贵的宝石。

元朝金钗

玳瑁,原本是一种大海龟,由这种海龟龟壳制作而成的宝石,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古人眼中的乌龟,有辟邪、吉祥、长寿、纳福的含义,所以玳瑁宝石便经常被安置在发钗之上。《续汉书》提到:"贵人助蚕,戴玳瑁钗。"可见玳瑁发钗,是贵人的一种象征。

与宝钗相对应的,则是平民女子佩戴的荆钗。从考古学发现来看,制作发钗最初的材料,便是树枝、荆条与骨头。这其中,荆钗便是用荆条制造而来的。

在《烈女传》中,举案齐眉的女人公孟光,她在嫁给梁鸿之后,便穿着"荆钗布裙"。正因这个典故,荆钗便逐渐成为了平民女子的代称。后来的铁钗、铜钗这种相对于宝钗玉钗的廉价发钗,被统称为荆钗。

发钗的普及大约在西汉晚期,自此以后,它一直是中国妇女的主要头饰之一,直至今天,发钗在妇女的梳妆品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发夹,就是由发钗演变而来的。

清朝

发钗除了在质料及长短上有所区别外,更主要的特点还在于钗首上的不同装饰。如在钗首雕凿蟠龙之形,即为蟠龙钗。晋崔豹《古今注》中就有蟠龙钗,梁冀妇所制的记载;在钗首装饰鸾鸟,也为历代妇女所崇尚。尤其在结婚首饰中,更为常见,因为鸾鸟在中国民间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禽。饰有鸾鸟的发钗,被称为鸾钗。

发钗的安插也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安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钗不仅是一种头饰 ,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奔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步摇』

如果在发钗上装缀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饰物,这就成了另一种首饰,名为步摇,因为插着这种首饰,走起路来,随着步履的颤动,钗上的珠玉会自然的摇曳。《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严格意义上来说,步摇不是一种基础的发饰,它是簪子的一种特殊形式。正因如此,步摇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它的美学意义与装饰价值。至于实用性与功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它从一开始就被置放到一个礼服的范围之内,汉制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祭服中的首服为剪氂簂,簪珥,耳璫垂珠,簪瑇瑁为擿,长一尺,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各一,横簪之。以安簂结。

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长恨歌里提到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可以看出来,到了唐朝,步摇已经摒弃了传统的的依附于帽子上而直接作用于发,出现在日常生活妆的配饰中。

步摇一般都有类似翅膀的片状或垂有流苏坠子,中国古代女子轻移莲步,流苏金饰随之摆动。多见温婉端庄之仪。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於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

『华胜』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仙剑三龙葵妹妹唯一的发饰便是华胜

『蓖』

蓖,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蓖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弯德夺得不还人醉睡能满堂月。王琦汇解:蓖,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弯蓖必弯形象之也。

湖北江陵出土几件秦木质彩绘角抵图木篦,马蹄形,上绘三人作角抵戏。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制成的,均作马蹄形,长均8.8厘米,宽均5.9厘米,梳20齿,篦47齿,细密均匀。

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西汉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个装饰纽。

湖南长沙南门纸圆冲唐墓出土铜梳已残,背上有清晰的纹饰,作双鸟徘徊旋飞。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了精美的骨梳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蓖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

元模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腐。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隋唐五代的梳蓖,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蓖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钿花』

钿花,起源于南朝宋,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馀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值得注意的是,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古代妇女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也舍弃了很多,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

但随着汉服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穿汉服,盘发髻,佩戴发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发簪、发钗和步摇。如果你在街上看到有穿着汉服的小姐姐,请许以赞扬的目光,她所穿戴皆是中国文化!

图文来源于网络 侵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美发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meifawu.net/?id=233

分享给朋友:

“中国古代女子发饰:簪、钗、步摇、华胜、篦、钿” 的相关文章

唐朝女子发式大赏

唐朝女子发式大赏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美,不仅仅是反应心灵的境象,同样也反应着生活的情趣。唐代女性对美的诠释可以说是最好的代表,因为她们继承了自古以来女为悦己者容的心态,在蓬勃发展的经济与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之下,将美的理想境界推到了最高层。唐朝女子的发式更是历朝历代里的一朵奇葩。活泼俏皮的丫髻、端庄可人的双螺髻、又...

清朝男人为什么留辫子?为何清朝人要把前面头发剃掉?

清朝男人为什么留辫子?为何清朝人要把前面头发剃掉?

清朝人把前面的头发剃掉留下不同时期长度粗细不等的辫子,除了不遮挡视线、对大自然的崇拜及萨满教的影响,还有刚入关时的一种发型说法:金钱鼠尾。只留一顶如钱大,作辫,谓之金钱鼠尾。也有人说,留的辫子细长,要能从铜钱孔中穿出,所以才那么叫。总之就是脑门心留一小撮头发,然后梳一条小辫儿。中国有5000年的悠久...

满清初期的发型

满清初期的发型

清兵入关毁了明朝的江山,满清初期,百姓在屈辱中生存,当时尤为难以忍受的就是剃头。我们看清庭剧看得多了,视觉上也是可以接受清朝的辫子的。但是在清朝初期的发型并非是我们在电影中所见到的样子,而是将头发四周剃光,中间只留一块,然后将头发捻成细细的辫子,这个造型及其难看。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明朝的服饰与发型...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清军实行严酷剃发令,光头怎么留辫?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清军实行严酷剃发令,光头怎么留辫?

作者:立青在现代人眼里,阴阳头加上长辫,算是清朝时男人的标配了。1644年清军入关就颁布了剃发令,次年更是要求全国断发。要求汉人向满人一样统一留辫子,限期十日,违令者斩,这就是所谓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在如此高压下,许多汉人只好妥协而剃发。但这出来一个问题:秃顶和光头该如何是好?没头发可剃或无发...

清朝的男人为何要“前髡后发”,前半光头,后半留长辫子有何用意

清朝的男人为何要“前髡后发”,前半光头,后半留长辫子有何用意

清朝的男人们都有一条长长的大辫子,而前半则为光头,这一习俗在清军入关之前就已经开始推行。满族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而其统治者在关外就已经大力推行剃发政策,肯定是有原因的。在关外如此,在进关之后更是如此。清军于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

朱军老婆分享快速盘发,还是二十年前的发型,典型中年大妈梳法!

朱军老婆分享快速盘发,还是二十年前的发型,典型中年大妈梳法!

原标题:朱军老婆分享快速盘发,还是二十年前的发型,典型中年大妈梳法!娱乐圈中的女神们颜值普遍较高,尤其是精致优雅,除了穿搭颜值发型也是不可疏忽的呀,不得不说对的发型对气质和美貌的加成是真的显而易见,但是选错了发型也同样致命啊,就像朱军的老婆,谭梅分享快速盘发盘之前优雅精致气质家真的是让网友直呼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