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古代人为什么会把头发看的那么重要?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这句话我们在学生时期应该都有学过,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我们的,所以我们也要珍惜爱惜自己的身体,不然就是不孝对不起自己的父母。所以这一理念也是古代人们的信条之一,但是头发这个东西也被算入其中,这真和合理么?古代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头发被减,是受到了极大的耻辱,因此自杀的人都有。难道古人真的都不会去减头发么?
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很多都是古装题材,除了极个别的历史正剧,很多戏说的或者是架空的历史剧,不但内容胡编乱造,连古人的服饰发型也是随意处置,最明显的就是头发。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清朝剃发,其他的朝代基本上都是以发髻为主,并且在中国古代成年男子是要蓄须的,可是很多古装剧出现了短发无须的男人,未免不伦不类。
很多人认为古代人不剃发是因为《孝经》曾经有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而因此不剃头发和胡子。其实很多人都想错了,古代人也是需要剃发和胡子的,只是跟我们的概念不一样。
古人最开始,对于自己的头发和胡子还是比较重视的,西周时期的人们,头发多数是束发!随着礼仪的完善,束发成了周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男子二十而冠就是从周礼开始,孔子也说披发左衽的乃是夷族。
而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要求束发,当时秦朝有一种刑罚叫做髡刑,也就是剃光犯人头部的一切毛发,包括头发,胡须等,由此可见此时的古人对于头发和胡须的重视。
而到了汉朝,因为独尊儒术,保留头发和胡须成了遵守孝道的一种标志,也就是在汉朝,开始出现专门为人修理头发的手艺人。此时的理发和剃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只是修剪已经不再长的头发和让长发变得顺滑,也包含清洗和梳理的意思。
魏晋南北朝初期,士族还是非常重视蓄发,曹操就曾经割发断须表示自己接受了处罚,随着异族的入侵,士族愈发的糜烂,一部分的贵族开始理发剃面。也是因为战乱频发,导致士族损失惨重,蓄发的传统被打破,一直到隋朝统一全国,重整汉族衣冠,才重新开始形成蓄发的传统。
一直到宋朝,因为上层统治阶级和文人等多是蓄发,蓄发也成了区别汉族和其他异族的一个主要特征。元朝就不说,想什么发型都可以。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恢复汉族衣冠,"上承周汉,下取唐宋",蓄发再次成为汉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是汉族人的一种重要的标志,至于有时候明代电视剧出现的披肩长发,那是道教的发型,修仙的皇帝才用。清朝因为剃发易服导致种种血案就不在赘述了。
而对于胡须古代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胡须再古人来说嘴唇上的为胡,下巴上长的为须,一般男子束发之后开始留胡子,只有父亲去世之后才能开始蓄须,但是文人讲究的是山羊胡,只有武将才会留的满脸都是胡子。因此理发匠的工作范围也包括有打理胡须。
不难发现,束发诞生于汉族,是当时区别汉族和夷族的重要特征,而后在尊崇孝道的年代,孔子再次赋予束发更加神圣的含义,因此成为汉族的一项重要特征。古人虽然不剃发,但是打理头发和胡子还是必要的。而现在的古装剧出于美观的需要,细节上自然没有那么考究。